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芝加哥交易所郑学勤:力主中国外储增持黄金

2011年05月16日 14: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央行有理由增持黄金分散风险。他还表示,在使用外汇储备时,除了政策性外汇储备外,不妨改变角度,从国家的更高利益而不只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出发。

  增加黄金储备分散风险

  中国证券报:最近,尽管黄金价格屡创新高,但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纷纷购入黄金。中国一直也有主张运用外储买黄金的言论,最近这种观点有所升温。你对中国利用外储购买黄金持怎样的观点?

  郑学勤:中国同富裕国家不同,外汇储备是国家用来管理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央行有理由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来分散风险。事实上,中国甚至可以建立类似SPDR黄金ETF基金这样的机构,由央行提供外汇,基金买进和持有黄金,在股票交易所发行和交易代表一定黄金数量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股份。这样,央行减少了外汇压力,境内居民持有黄金股份。如果需要,政府可以通过交易赎回黄金。

  中国买黄金确实在国际上会引起注意,但黄金有自己的内在价值。虽然供需关系可能造成短期的价格波动,但只要想买,总有办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逐步积累起来。墨西哥最近买进100吨黄金时,在国际上几乎没有引起注意。

  需要国家战略支撑

  中国证券报:我们都知道黄金的市场容量并不大,而且中国利用外储购买黄金也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你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可以进行哪些改革?

  郑学勤:通过买黄金来分散风险,这对国内外汇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只能起杯水车薪的作用。针对继续增长的外汇储备,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央行持有外汇储备的初衷是为了应付进出口贸易和金融往来中万一出现的不虞之需。国际上有若干通行的标准可以确定一个国家应当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就中国而言,假设它是1万亿美元。这1万亿美元也可以叫做政策性外汇储备。央行的外汇管理要做的是保证这部分外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以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和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从整个国家的全局来看,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保证了人民币的稳定和防止了热钱的冲击,政策性外汇即使出现亏损可以看作是国家经济运作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不得不付出的成本。

  问题出在剩下的两万亿美元上。从理论上讲,这部分外汇应当受央行的监管,但不应当由央行来运作。从实践上讲,以往的经验说明,光靠几千人是管不好几亿人的上万亿元资产的。

  一方面,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升时期,应当在国际上建立起某种能够为后代造福的机制。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是累赘,它可以成为实现国家政策的工具。换句话说,在使用外汇储备时,除了政策性外汇储备外,不妨改变角度,从国家的更高利益而不只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出发。美国在二次大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不但帮助欧洲和日本实行了经济复兴,而且为美国确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国际领导地位。这种战略性的考虑同单纯的保值考虑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在今天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里,真正的“黄金”是懂管理资产的人才和机构。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量不菲,恐怕不能像有的国家那样,把欧洲的股市买上十分之一,全球的股市买上百分之一。不过,无论数量有多大,只有通过稳妥的多元投资,才有可能吸收全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财富完整地交给下一代。 本报记者 任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