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投行高管夫妇内幕交易获暴利 亡命新西兰后落网

2011年05月19日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唉,既已逃至新西兰,怎么还会被抓呢?”对于投行夫妇谢风华和安雪梅来说,“亡命天涯”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审判。据悉,安雪梅今年5月上旬已被上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而其丈夫谢风华则于早些时候被批捕。

  在此之前,谢风华曾任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执行总经理,安雪梅曾任华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副总裁。前者因涉嫌ST兴业内幕交易畏罪潜逃,而后者也被查明参与了好万家与海通集团的重组内幕交易。

  追踪夫妻档“比翼双飞”

  2010年3月,离开国信证券到中信证券工作不满一年的谢风华以休假为名赴香港后“人间蒸发”,随后,ST兴业内幕交易的丑闻开始浮出水面。在ST兴业重组过程中,其财务顾问负责人谢风华暗渡陈仓,进行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据悉,谢风华在操作ST兴业与厦门大洲之间的重组项目期间,在尚未发布公告前,不仅将内幕消息透露给其亲友,还亲自“操刀”,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其堂弟的股票账户买卖该股票。

  为了让自己策划的重组方案最终能够顺利通过股东大会的表决,谢风华甚至提前将内幕消息透露给机构和个人,让这些具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提前潜入,成为ST兴业的大股东。

  谢风华失踪前,证监会曾到谢风华在中信证券在上海的办公室提取其电话记录和电脑记录。同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部门对谢风华进行立案,谢风华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涉嫌内幕交易逃匿的投行人士。

  祸不单行,其妻安雪梅也深陷内幕交易泥淖并很快被曝光。2010年7月,安雪梅步其丈夫后尘,“因个人原因辞职”,从此杳无音讯。不久,宁波证监局的一纸寻人公告,证实了安雪梅的失踪。“我局已对谢风华妻子安雪梅等人涉嫌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立案调查,但多次联系安雪梅未果。”

  有媒体报道称,2009年5月至8月,安雪梅借谢风华负责福建天宝矿业集团借壳万好万家、常州亿晶光电借壳海通集团项目的机会,非法获利167万余元。

  知情人士表示,该案件目前仍尚未进入到公诉环节,关于安雪梅联合谢风华在海通集团重组过程中的非法获利情况仍在整理中,或远超167万元。

  据了解,潜逃后,谢风华与安雪梅夫妇借道香港飞赴新西兰。不到一年后,又相继落网。

  内幕内部人士作案冲动极高

  公开资料显示,谢风华与安雪梅同为2004年国内首批注册的保荐代表人。上海一位投行界人士称,谢风华业务能力很强,在国信时已经收入颇丰。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安雪梅为人强势,说话严谨。

  正如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所说,“在这一行干净的人很少。”业内人士称,在一些公司重组中,保荐代理人由于熟悉公司情况,也能掌握内部消息从中牟利,作案冲动极高。

  事实上,谢风华案及原国信证券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案,只是揭开了投行腐败的冰山一角,其他诸如在企业临近IPO前各利益相关方的突击入股早已被业内所熟知。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内幕交易之所以肆无忌惮,制度设计欠缺是核心。“目前的制度设计让上市公司缺乏独立品格,股东的权力极度萎缩,行政权力过大,法律不给普通投资者撑腰。”叶檀表示,只要目前对上市公司层层审批机制不改,所谓堵截内幕交易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权力机构内部玩的左右手互搏的游戏。

  针对屡禁不止的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对借壳上市、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配套融资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予以规范。记者 高国辉 实习生 肖垚

  -相关案例

  行长夫人“精准”投资暴赚6000万

  最近曝光的“女股神”安月芬便是一个典型案例。2008年至今,安月芬涉嫌利用其丈夫王建华作为建设银行江阴支行前行长的身份连续斩获两家江苏企业吉鑫科技和东华能源IPO,三年累计549万元投资暴赚10.63倍升值至6384万元。

  安月芬的“成功”并非偶然。据了解,建设银行江阴支行与当地上市公司吉鑫科技有着数千万元的贷款项目,而王建华还曾任东华能源董事。正是借助这种利益关系,安月芬才得以顺利在两家公司上市前突击入股。5月16日,江苏省银监局有关人士称,银监局相关领导已获知此事,准备开始着手核查此事的真实性并就调查结果考量王建华的任职情况。

  -简介

  谢风华,1971年出生,祖籍福建,高级经济师,国内首批注册保荐代表人。曾任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裁、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执行总经理。

  安雪梅,1976年出生,江苏无锡人士。消息显示,安雪梅1997—2010年就职于华泰证券,一直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任该公司投行部执行董事,也是首批保荐代表人之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