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评级风波再袭金价 后市关键看美国货币政策

2011年05月23日 10:1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实物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至90.9吨,超过印度85.6吨的需求水平

  ●在消费淡季黄金震荡整固概率较大,加上近期贵金属出现的剧烈调整走势,短期内黄金将可能以调整走势为主

  经过了5月的“黑色一周”的暴跌之后,国际金价似乎正在企稳回升。

  上周五,受惠誉(Fitch)宣布下调希腊评级以及投资者担心西班牙地区选举结果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上扬,从而刺激金价走高。截至上周五收盘,纽约COMEX期金报1508.9美元/盎司,上涨1.11%,6个交易日以来首次站上1500美元大关。

  原因

  欧债危机促金价走高

  “上周五晚间,金价出现快速拉升,主要是由于希腊主权信贷评级再次被下调,从而引发了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新一轮担忧,从而引发市场避险情绪上扬,刺激金价上行。”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贵金属分析师陆潇骋分析认为。

  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急于将手上的欧元抛售,经过了调整的黄金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上周五金价的走势就是明显的避险走势。

  此外,西班牙新的地方政府选举可能带来新的债务问题,并改变这一重要欧元区周边国家的政治面貌。数据显示,西班牙经济体规模超过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的总和,后三个国家都已经各自接受了外部援助,并且面对债务不均衡的加剧。欧元兑美元随着市场对这一变化的担忧加剧而开始下跌。

  MF全球金属分析师在周五的报告中指出,“现在在相信美联储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见顶的人和认为这只是商品价格调整过程的人之间的争论还在持续。”报告认为,近期的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应当是一个调整,而不是持续下跌走势的开始。

  后市关键看美国货币政策

  上周金价已经止跌回稳,并于周五开始回升,重返1500美元大关,是否意味着调整就此结束?

  “关键还是要看美国是否实施QE3。”陆潇骋表示,美国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上周四(5月19日)表示,民众不应担忧美联储(FED)创造的大量银行准备金可能导致通胀率上升,且美联储对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实施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这似乎为今后美联储可能的QE3埋下伏笔。

  既然设定的条件是人为的,那么如果真想再度QE3,人为达到QE3的

  条件也不是件难事。如果美联储再度QE3,无疑将继续打击美元信用,进一步恶化全球通胀,商品资源与黄金必将获得宏观走强的助力。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美联储官员却纷纷表达出美联储可能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观点。杜德利更是表示,美联储将及时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表态未必是美联储今后的实际举措,很可能只是作秀而已,关键还是在于美国是否会实施QE3,即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市场中国成最大黄金投资市场

  5月20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黄金需求强劲增长,超越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投资市场。

  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实物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至90.9吨,超过印度85.6吨的需求水平。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国的许多银行和珠宝店都已经增设了出售金条和金币的销售点。

  世界黄金协会的投资研究经理EilyOng认为,“中国黄金需求的强劲表现将令人感到吃惊,但我们觉得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也有市场人士预计,由于黄金继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预计中国将会进口更多黄金。

  从以往历史来看,印度一直都是最大的黄金投资市场。在2007年

  中,印度的实物黄金需求在全球总需求中所占比例为61%,而中国仅为9%。世界黄金协会的季度报告表明,从包括珠宝在内的总体个人消费者需求来看,印度消费者对黄金的需求量仍旧超过中国。

  尽管中国需求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利多黄金,但不会很快显现。报道认为,中国需求的影响只有在黄金消费高峰期前后显著影响金价,短期利好有限。

  随着5月份印度节日黄金消费高峰期的结束,全球黄金珠宝消费将进入消费淡季,直到中国“十一”之前的9月才重新转入消费旺季。通常在消费淡季期间黄金震荡整固概率较大,加上近期贵金属出现的剧烈调整走势,短期内黄金将可能会以调整走势为主。记者吴旭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