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欧元区略见“小甘霖” 对外贸易“转顺”

2011年05月30日 14:13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出口总额达到1579亿欧元,同比增长16%。专家认为,欧元区对外贸易“转顺”,至少能向市场证明,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还有潜力,更间接说明欧元区有支持债务危机重灾国还债的能力。其中,中国需求贡献很大。

  连续两月贸易逆差后,欧元区3月首现“拐点”,对外贸易实现28亿欧元顺差,超过市场预期的15亿欧元。

  目前欧元区频现债务危机“二次恶化”的信号,受访专家认为,此时欧元区对外贸易“由逆转顺”,虽无法“力挽狂澜”,但至少向市场证明,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有保证的。而日本大地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市场的需求转移,对欧元区对外贸易实现开年首个顺差贡献颇多。

  顺差验证欧元区增长潜力

  5月16日,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出口总额达到1579亿欧元,同比增长16%;进口总额为1551亿欧元,同比增长17%;对外贸易实现28亿欧元顺差,就此打破了今年前两个月逆差一直在欧元区对外贸易中唱主调的格局。

  “对外贸易的由逆转顺,无疑给了当前各种不利消息缠身欧元区的一丝安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的经济问题专家刘明礼评价说。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原本趋于平静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再起波澜,先有葡萄牙申请并接受了欧盟援助,成为继希腊、爱尔兰后,“欧猪五国”中倒下的“第三国”;之后,希腊方面又爆出“可能必须进行债务重组”的传闻;最近,希腊、意大利和比利时主权债务评级又被接连下调;债务危机阴云似乎又在欧元区头上重新聚拢。

  在此背景下,刘明礼认为,欧元区对外贸易“转顺”,至少能向市场证明,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还有潜力,更间接说明欧元区有支持债务危机重灾国还债的能力。

  刘明礼称,危机过后,经济体应制定宽松财政政策刺激本体经济快速复苏,可欧元区考虑到债务危重国的情况,财政政策仍以紧缩为主,令市场开始怀疑其复苏经济的能力。但目前,对外贸易实现顺差,说明在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带动下,欧元区未来经济增长仍值得期待。

  另外,欧盟统计局还公布了欧盟27国对外贸易情况,指出3月份欧盟对外贸易逆差虽比2月份的101亿欧元有所收窄,可仍出现了96亿欧元的逆差。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研究员姚玲解释,与欧元区对外贸易数据相比,欧盟27国的统计数据还包括一些出口实力较弱的东欧国家,因此“欧元区顺差、欧盟逆差”的情况很正常。

  中欧经贸将迎更多考验

  然而,再细究欧元区对外贸易能够“由逆转顺”的具体原因,姚玲直言,中国市场需求贡献很大。

  欧盟统计局公布3月欧元区对外贸易数据时特别提到,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是欧盟出口同比增幅最快的市场。

  同期,中国商务部5月公布的最新数据也表明,2011年前4个月,我国与欧盟间贸易同比增长23.5%,双边贸易额达1700.1亿美元。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姚玲表示,2010年,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可后期受到大地震影响,我国从日本进口的速度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市场对于农产品等商品种类的巨大需求,就转移到了欧洲,“自日进口的减量,由此变为自欧进口的增量,进而支持欧元区3月对外贸易转为顺差。”

  姚玲补充道,近来中国方面也在一直调整进出口比重,追求与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姚玲判断,欧元区对外贸易顺差将自3月后逐渐成为常态,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也将成为欧元区国家的普遍诉求。

  姚玲进而提醒,这种“诉求”在促进中欧双边贸易的同时,也会加剧中欧贸易摩擦,比如前段时间,欧委会就决定首次对华铜版纸发起双反调查。“估计贸易保护主义的魅影会长时间停留在中欧两国的经贸关系中”,姚玲说。(作者:杨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