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艺术品拍卖"天价"有猫腻 投资艺术品需谨慎

2011年06月07日 14: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创近现代书画拍价新纪录”“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创今春拍卖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成交新纪录。”……

  正如火如荼举行的2011年春拍频曝令人咋舌的拍卖天价。但是,“网络小丑星”等网民纷纷发帖称,近年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但背后却暗影重重,不少拍卖公司从拍品征集、文物鉴定到图录出版、正式拍卖,存在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联手做局、洗钱行贿等不法行为。带着网民的疑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深入探访,揭开艺术品拍卖背后的重重黑幕。

  【核心网事】网民揭艺术品拍卖黑幕

  网民“网络小丑星”近日在雅昌艺术网发表题为《XXX的画为何能拍4亿多?》的网帖称,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赝品泛滥、陷阱多多、监管缺失,天价成交额频现的背后不排除有人为炒作的可能。

  该网帖迅速引发广大网民的关注和转载。不少网民纷纷发帖质疑当前拍卖市场的混乱无序:

  网民“ZCN13”控诉:“我曾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附近一拍卖公司参拍一件花1万块买的奇石,公司鉴定师一上来就估价850万元,但事先让我交2000块图录费做宣传。拍卖当日,数百件拍品无一件成交,最后被告知流拍,虽与拍卖公司几经交涉,图录费还是打了水漂……”

  “wlj123”等网民在天涯论坛留言说,一些规模较小的拍卖公司常采取“虚假鉴定、高估藏品”的花招欺骗卖家送拍以套取高额图录费;而一些拍卖“巨头”为招揽卖家,不惜打肿脸充胖子,用“联手做局、虚报‘天价’成交额”等手段渲染炒作、炫耀“实力”。

  “浙江老药”等网民认为,不能否认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让部分热钱转至艺术品市场从而推高拍卖价格,但“‘天价拍卖’背后难道真没虚假炒作?拍卖市场果真没有泡沫”?

  【记者调查】虚拍、虚报、虚高 艺术品市场泡沫被人为刻意吹大

  (一)280元的赝品起拍价竟5万元

  记者近日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以280元的价格购得一件名为“金丝铁线”的瓷器,经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鉴定,该瓷器为20年以内的仿品。根据网民线索,记者随后来到具有拍卖资质、位于该旧货市场附近的东方御藏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进行鉴定。

  刚进公司大门,总经理兼鉴定师邓明谦就迫不及待地介绍收费标准:“若鉴定文物并出具鉴定证书,1500块;若送拍,可免鉴定费。”记者问“收费标准由谁定?”,邓回答:“行规。”

  为省去鉴定费,记者尝试送拍。邓经理戴上专业眼镜、手持强光手电仔细“把玩”这件280元的“废物”:“这可不是‘金丝铁线’而是‘官窑’,宋代左右,器形靠谱,有品相、有卖相。”“大概能估价多少?”记者问。邓回答:“起拍价怎么也得5万块。”“5万块?”记者不解地问,“真值这个价?”邓煞有介事地说:“其实真假不重要,赝品也能拍出去,有人就想买假货在家摆着玩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