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温商资本触礁 欧联华人银行败走意大利

2011年06月24日 14:1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意大利华人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8个月无果,

  温商资本的金融“冲动”,又一次被硬拉住了缰绳。

  昨天,刚回国的希腊华侨总商会会长徐伟春向记者证实,在意大利创办“欧联华人银行”的项目由于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8个月无果后,而今无奈被宣布放弃。“这是我今生最遗憾的事情。”徐伟春说。

  这曾经是个美丽的梦想,如今只剩下在意大利闹市区的一幢大楼和装修一新的营业厅。

  由温州市华商会会长、温州市人大代表陈国华和温州侨商协会会长翁银巧发起在国内建”华侨银行”的项目,目前申办报告也在等待国务院的批复。“欧联华人银行”败走意大利,这给温州人的金融“冲动”又泼了盆冷水,但对于金融充满热情的温州资本并没有放弃的意思。

  转账尴尬激发办银行冲动

  “在希腊,我们一天收上来的钱至少有三四百万欧元,欧洲当地主办外汇转账的财务公司均由当地人创办,因为华人的资金流相对集中,此后由华人所代理,而这些代理公司基本都没有实业背景。资金调动手续复杂不说,而且存在安全问题。”徐伟春说。

  在国外,由于华人众多,这是一批非常庞大的资本。以希腊为例,徐伟春这个批发圈子里共有400家企业,另有零售华商5000家。以批发商平均每天1万欧元转账计,一周就可收400万欧元。5000家零售商每天以1000欧元计,每天共汇集现金至少也有500万欧元。

  看准这个需求,2009年,徐伟春和另外8个温州籍华侨一拍即合,准备在意大利筹建“欧联华人银行”,9大股东分布在意大利、希腊、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国家和地区,“我们的股东都是欧洲各国华人贸易中的领头雁,有固定资产,大家都有一个愿景,有了自己的银行,汇款安全和方便性将大大加强。”

  欧联华人银行最后选址在意大利普拉托。在普拉托,温州人号称拥有销售企业700家,制造企业3000家,基本掌控了低端服装生产。“欧洲监管比较严格,如在意大利,每人每天只能提3000欧元,法国则低于1万欧元(合8万多人民币)。2009年开始兴起转账公司(即财务公司),但此渠道进出的资金费用高。如在希腊,转账12500欧元则需交费900元”。

  在经过调查了解后,徐伟春等几大股东发现,他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还是能满足的,筹建欧联需要1亿欧元保证金,9大股东加上背后31名“隐形”股东代表。股份总共分1000份,每股资金约500万元人民币起。

  不久就在意大利买下一幢大楼并装修营业厅,折合人民币花了将近3000万元。“当初每个保险柜都是我们自己专门请人设计做的,花了不少心血,现在还留在那。”

  境外金融投资三思而后行

  民间资本充裕的温州,多少人对金融行业有着难言难弃的情愫。当年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人数最多的也是温州,虽然新36条鼓励民资进入金融行业,但金融行业的玻璃门总是那么干净又矗立在那,真的想迈进去实在不容易。

  “温州的传统行业正面临危机,而手头有资本的温州人一直希望通过投资进入更高的平台。”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对于投资有着特殊敏感的温州人将目光瞄向了金融行业。

  去年7月份,15个温州人带着50亿到台湾想参股台湾银行,打算参股后再返回大陆开办分行,曲线进入金融行业。而今,石沉大海。

  今年年初,“温州个人境外直投试点”又激起了不少温州资本的蠢蠢欲动的心,结果被宣告暂停。

  而今,原本胜券在握的“欧联华人银行”在投入3000万人民币后,宣布项目结束,更给想进入金融行业的温州资本敲响了警钟。

  “欧联华人银行”的9个股东都在欧洲各国奋斗多年,都是当地华人中的佼佼者,很多都拿到了国外永久居留绿卡,在当地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可最终“欧联华人银行”项目还是功亏一篑。对于只有资金和热情,对国外政策、资源、潜规则均陌生的投资者,想进入金融业,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

  华人身份让他们吃了“暗亏”

  “我们的每一项条件都满足当地申办银行的要求,但却迟迟没有审批下来。”徐伟春说,每次去询问,也不说通不过,就说还在审核,这个审核成了“无期徒刑”。让这群立志进入金融行业热血沸腾的温州人等到心凉,不得不放弃。

  “当地政府还是不愿意将金融行业交到华人手里。”

  大股东黄得利、谢尚乐等人在意大利都是持永久居留权的绿卡,并未加入意大利籍,从各方面了解的消息,这个是失败的关键原因。

  面对其他领域的类似政策,许多温商在海外都采用与外籍人士私下签订协议,将公司挂在其名下的“代持”手段。但在资产总额庞大的银行领域,没有人敢冒这样的风险。

  “金融领域,想踩进去,真的不容易。我们太乐观了。”徐伟春说。

  目前徐伟春和他的几个搭档又把目光盯准了希腊的岛屿。不过这次他们聪明了,先去了解政策和现状。本报记者 张妍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