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监会曝光六项违规 理财市场或降温

2011年07月02日 13: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硝烟弥漫,理财产品收益率再度跳高。各银行为了抢滩市场,密集推出超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超过7%。29日银监会专门召开理财业务会议,点出理财市场现存的六项违规操作,要求商业银行立即整改。火热而繁乱的理财市场或因此降温。

  收益率节节攀升

  “我行于6月28日10:00起发行2天高收益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代码3478,当天起息,请您做好准备。”杨先生接到银行客户经理的短信。“最近给我推荐的产品期限越来越短,从14天到7天再到2天,收益率也从4%到5%再到7%。”

  临近半年度考核节点,这样一款2天理财产品收益率突破7%,在股市低迷、楼市调控的背景下,着实赚足了眼球。

  这样的高收益产品并不是个例。此前农行发行的2天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为6%。兴业银行推出投资期限为10天的理财产品,5万元起预期收益率为6.5%,50万元起预期收益率为6.7%,500万元起预期收益率为6.8%,工商银行发售的7天期和14天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分别达5%和6%。

  据统计,仅6月前两周,各银行已累计发行542款理财产品,使得今年以来的理财产品数量突破6000只,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理财市场热度可见一斑。而在收益率方面,从年初的3%逐渐抬高到4%-5%,而随着年中临近,部分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经突破7%的高位,不仅远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更超过了银行放贷利率。

  收益率的提高直接带来了产品热销。一直精于理财的张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要想购买一只热销的理财产品,是无法由个人在网上直接购买的,必须致电理财顾问帮自己留出额度,并且10点开始发售的规模几十亿的产品,通常11点就销售一空,“晚一点下手根本买不到”。某位银行理财顾问表示,许多大客户一掷千金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银监会治理乱象

  按照正常的投资理论,收益率应与投资期限成正比,即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而当下的银行理财市场,却出现了期限越短收益率越高的收益倒挂现象,令人称奇。

  有业内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短期内对资金出现极度渴望所致。银监会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监管的“半年大考”又临近,这些因素让银行对资金望眼欲穿。在拼抢资金的大战中,储蓄利率不能浮动,银行借道理财产品揽储的意愿大为提高,纷纷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做文章。

  理财市场的混乱和陷阱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银监会近日召开会议,“戳穿”商业银行的花招,六项被点名的违规操作包括:同业存款存放本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投向政府融资、绕过信托做信托受益权产品、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票据资产理财产品。这些违规操作已成为绕过监管的吸存手段,严重影响存贷比指标的考核。

  有专家表示,在这些手段中,有些是银行的违规操作,对投资者影响不大,如同业存款存放本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等。但还有些违规操作已经影响到了理财产品本身的投资安全,如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信托等。在当下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一旦出现坏账,将由投资者买单。

  理财顾问向投资者建议,对于目前短期理财市场的混乱,监管层已经出手整治,投资者需转变思路,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要对投资方向、期限等详加关注。此外,由于近期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对于一些与此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投资者需格外注意风险。

  记者 丁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