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民间资本涌向艺术品市场 如何缔造增值神话?(3)

2011年07月07日 13:5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关业内人士提醒古玩艺术品投资者,避免赝品的最好方法是摆正心态,不能抱着捡便宜的投机心理。要仔细观看品相等要素,并到权威鉴定机构鉴定后再作判断。

  如何缔造增值神话?

  古玩市场的乱象背后则蕴藏着炒家及制假者算计玩家的各种“阳谋”。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藏品群体求利的心态是成就炒家为其作品成功“造势”的根本原因。古玩商和收藏者最难控制的是心态,人们往往都有一个预期和从众心理,通过拍卖行或者媒体宣传,买家往往认为某幅画能够赚大钱,并在从众心理影响下,大多数人易失去理智购买价格虚高的作品。

  万峻池说,利用玩家不成熟心态来拍卖炒作牟利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手法不同。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当时拍卖这幅画,我们承受的底价是18000元左右。但我们在拍卖过程中,为了炒起这幅画,就请‘托手’不停地往上叫,但当时没料到现场有一位浙商被不断喊高价格的气氛带动,直接把价格叫到了32万元,当时,画家的经纪人不停地打电话让我们出手,但我们还是决定把价格继续往上抬,在32万元价位没有出手这幅画。”

  为什么不在远远高于底价的32万元把这幅画卖掉?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给这位画家在市场上“造势”,就要让投资者在32万元的价位上买不到,使他们认为,32万元买到该画家的画大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于是这类作品就被轻松“炒高”了,暴利也就产生了。

  除了炒作抬高作品价格外,把低廉的现代工艺品“鉴定”成具有巨大收藏价值的文物也是演绎艺术品神话的手段之一。

  江西省景德镇市现代艺术瓷经销商杨经理(化名)告诉记者,现代瓷的鉴定证书容易买到,只是请艺术家签字要费些周折,但他表示可以搞定。有了“鉴定证书”,一件普通作品的身价可翻十倍。

  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也催生了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在上海某古玩城,一位老板拿出一枚假翡翠戒指说:“这枚戒指的色彩就是用硫酸、明矾等化学颜料渗入的,如果是真的,这得值好几十万元。”

  而据一位多年仿造古瓷的人士介绍,采用深埋地下(埋在猪粪池边的地底)和烟熏等方法就可仿造出一般玩家都分辨不出的古瓷,但价值可以翻上千倍万倍,暴利驱使更多人玩起了这种“猫腻”,专坑不懂行、想赚钱的投资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