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钱荒”激活保单贷款 警惕违约风险

2011年07月18日 10:3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6月,因为生意上一个新项目急需资金40万元而银行又对贷款设定了诸多限制,杨光耀(化名)一度“找钱无门”。所幸的是,凭借一张现金价值逾百万元的保单,杨光耀只花了三个工作日就顺利地从阳光人寿广东分公司贷到了这笔解渴的资金。

  杨光耀急中生智的背后,是今年以来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的紧缩货币政策下肆虐蔓延的钱荒,而保单贷款很快就进入了机灵的融资者们的视线。

  南方日报记者日前从广东市场上一些中外资寿险公司了解到,年初以来,利用保单贷款的现象十分普遍。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透露,目前每年办理借款达4万多件。

  -名词解释

  保单贷款,是以保单作为质押物,向保险公司贷款获得资金,属于短期融资方式。每次借款期限最长为6个月,最高借款额度一般不超过保险合同当时的现金价值余额的80%。

  累计借款额一般不超过现金价值80%

  央行频频祭出紧缩利器,今年的银行融资变得异常艰难,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而言,不少保险公司的客户不得不求诸于“保单贷款”。

  友邦保险介绍,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累积有现金价值(普通寿险/部分健康险)或者个人账户价值(万能寿险)的前提下,投保人经保险公司同意可以申请借款。“一般而言,累计借款额最高不超过保险合同当时现金价值或个人账户价值的70%,个别老产品达到90%。”

  与银行贷款的繁琐程序相比,保单贷款的操作相当简便。据了解,贷款人只须提供贷款申请书、客户账户、保险合同、投保人身份证即可。

  “因为手续简便,借款资金用途不受限制,并且免担保人、抵押品,保单贷款不失为投保人盘活资产的一种方式。”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如是向记者分析。

  在中意人寿看来,一般情况下,客户贷款的原因是资金周转困难,贷款审核周期大多不会超过一周。“也有客户看中的是保险公司进行保单贷款的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相比较低。”

  记者发现,不同保险公司的贷款利率有所差别。比如,目前中国人寿的借款利率为5.56%(集团公司的老业务除外),阳光人寿贷款利率为5.85%,友邦保险的借款利率则为当前金融机构的6个月贷款基准利率6.10%。中意人寿称,保险公司一般每年两次宣布贷款利率,时间分别为1月1日和7月1日。尚未到期的,继续执行先前约定的利率,到期再按照新的利率执行。

  不仅利率较低,保单贷款到期时续借也比较容易,只需重新计息本利即可。据了解,保单贷款未能偿还的利息将被并入原贷款金额中,视同重新贷款。

  无法及时还贷可能导致保单失效

  “保单贷款不但可以解决投保人的燃眉之急,还可以维持保障,可谓一举两得。”但友邦保险亦指出,在贷款期间,投保人仍然需要按期缴纳保险费,这样才能在借款期间维持保险合同效力。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保单都具有贷款的功能。友邦保险表示,只有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才能申请贷款,而短期的意外险和医疗险、大部分健康险由于没有现金价值,所以没有贷款功能,投连险个人账户价值波动,亦不支持贷款。

  与此同时,一些外资保险公司提醒,保险所提供的最本质的功能是保障。尽管保单贷款在银根紧缩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投保人也应谨慎使用,防范风险。

  “一般个人短期资金周转救急可考虑保单贷款,但保单贷款不宜投向股市等高风险的投资,以免失去保障功能。”中意人寿表示,如果客户无法及时还贷,可能会出现保单失效的情况,合同失效期间被保险人不享有保险保障。

  据了解,当保单贷款到期而客户未能及时还贷的,保险公司会扣除该保单的现金价值用于归还借款及利息。阳光人寿称,一旦当保险合同当时的现金价值不足以抵偿欠交的保险费及利息、借款及利息时,保险合同效力即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有效期间出险,而未偿还保单贷款本息,保险公司会在给付保险金时扣除贷款本息。”中意人寿表示,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会有所损害,故办理保单贷款时一般需要被保险人书面同意。

  阳光人寿告诉记者,保险公司方面,主要防范保单服务人员或其它客户在投保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充投保人办理保单贷款。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非同一人时,保险公司还需申请人提供被保险人身份证件、经被保险人签名的《保单贷款申请书》等资料。

  基于审慎的监管原则,保监会日前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向投保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保单贷款。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单贷款,应当事先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高国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