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理财产品"看上去很美" "半年考"后收益急跳水

2011年07月19日 14: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9日电(金融频道 孟欣)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可谓是风光无限,凭借着“期限短,收益高”的销售承诺,银行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但“半年考”一过,银行理财产品立刻没了底气,而投资者拿到手里的实际收益也大幅缩水,让投资者不得不提出疑问,理财产品,究竟怎么了?

  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 投资者看重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一直以来都是银行表外业务中最受重视的“宠儿”,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在以爆发式的规模增长。

  据Wind资讯统计,2011年上半年共有83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0239款,较2010年同期增长101.95%。其中一季度发行理财产品4879款,同比增长130.36%;二季度发行理财产品5360款,同比增长81.57%,整体来看,理财产品市场发行量延续爆发式增长。

  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除了看重理财品期限短种类多之外,更重要的是看重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性,不少银行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到8%-9%,比银行一年期定存的收益高两到三倍,面对高收益,许多投资者都顾不上对理财产品展开进一步了解就将资金投进了市场。

  理财产品期限越卖越短 销售截止日期有蹊跷

  理财产品和储蓄一样,都是在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保本的前提下,予以适当的回报,本应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但随着央行不断加息和银行“半年考”的临近,理财产品却向着畸形化的趋势发展,理财产品的期限不断缩短,长期理财产品或面临一票难求的局面,银行揽储目的尽显无疑。

  经济观察报引述一位商业银行人士的话表示,虽然理财产品不算表内业务,但由于其在募集期以及到期日的几天可以“趴”在银行活期存款账户,因此资金在那几天纳入存贷比考核中。而改为日均考核之后,银行亦加快了发售理财品的频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期限在七天以下的理财品更像储蓄,其明显带有营销性质。“现在银行发售短线理财品的确有些无序竞争了。”而为了在短期内实现揽储目标,不少银行不惜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的8%-9%,难道银行真的要赔本赚吆喝么?

  短期高收益“看上去很美” “年中考”一过大变脸

  银行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时所谓的“高收益”,实际上指的是“年化收益”,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

  “半年考”过后,银行开始放松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实际收益也是大打折扣。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1月期以内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由6月底的5%下降至上周的4.04%,较6月最后一周下降96个基点;1-3月期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7%,环比下跌了35个基点;而3月以上各期限产品的跌幅则相对不明显。

  除了预期收益不断下降,不少投资者还遭遇了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赔本的噩运。据新京报报道,原本投资期限为1年的理财产品,经过展期累计投资期限为726天,但通过这726天的“理财”,投资者并没有得到分毫的收益,反而是大亏了44.8%。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半年却亏损了一半,由于在理财产品的合同条款中,也没有对投资者资产进行保护的“止损条款”,所以才会造成理财产品无底线的亏损下去。而大部分高收益产品并非保本保收益,导致实际收益率以3-5%居多,并没有销售时所说的高收益,所以银行只是在销售时吆喝吆喝,却不会赔本。

  理财产品或“消停” 原是未来收益被透支

  较以往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紧随央行加息的步调,在加息后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但7月加息后,理财产品却表现平平,预期收益基本没变。

  中国证券报引述某银行理财经理的话称,二季度一过,理财产品收益率迅速下滑,即使加息,对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没有任何提振。“一方面,6月底的高收益率已经透支了理财产品的未来;另一方面,银行打着理财产品的幌子,行高息揽储之实,银监会已有所察觉,现在银行都在对理财产品进行自查,此时再销售高收益产品无疑是和监管机构叫板。”

  而工商银行理财经理宋祯也表示,六月末,理财产品进入到了市场的平淡期,银行不需要再拉存款冲时点,而之前动辄8%-9%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将未来产品的收益率提前透支。(中新网金融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