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5类方案征求意见 车险手续费差异化箭在弦上

2011年07月22日 14:0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刊自今年4月起,就上海商业车险手续费上限再遭突破的连续报道,终于有了下文。日前,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向沪上各财险公司下发 《车险自律公约和实施细则的补充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5类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方案。知情人士透露,在汇总各家财险公司意见后,上海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最快将于8月初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小财险公司期盼已久的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即将在沪实施。

  “15+4”名存实亡

  2008年开始,上海车险加强了行业自律,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的手续费上限分别设定为15%和4%,也就是俗称的“15+4”。自此,沪上车险经营的规范性得到很大提高,条款费率不一、违规支付手续费等扰乱市场的行为初步得到遏止。 2009年、2010年,上海相继出台的“车险见费出单”、“商业车险进平台”等监管措施,更好地改善了车险经营效益滑坡的状况。 2010年,上海车险市场终于迎来承保盈利与保费增长的“量价齐升”——上海车险保费过百亿,同比增长28.55%,综合成本率97.5%,车险承保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

  不过,沪上车险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却“风云突变”,4家新成立的财险公司在前5个月一举拿下上海车险市场份额2.88个百分点,致使车险手续费“暗战”再次升级,甚至有市场份额居前的大型财险公司也加入价格战中。 “上半年,上海财险市场主体增多,但新车销量萎缩,使得车险的蛋糕无法做大,市场份额的竞争只能限于抢食其他财险公司的原有业务。加之去年车险整体盈利使得不少财险公司好了伤疤忘了疼,手续费攀升成为业务竞争的必然后果。 ”知情人士如是分析手续费之战的原因。

  今年以来,紫金、信达等新成立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增势迅猛,这与其高于同业的车险手续费息息相关,有的达到“18%+4%”、甚至是“20%+4%”。步入2季度后,以人保、太保为代表的大型财险公司发现自己的市场份额逐月下跌。 “大佬们”坐不住了。 “2季度后,大型财险公司的商业车险手续费也上升到了18%至20%。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大型财险公司上调手续费后,个别新设立的财险公司再次将商业车险手续费上调至25%到28%。

  5类差异化方案

  眼见手续费之战再度升级,沪上车险很有可能再现“有规模没利润”的窘境,调整势在必行。知情人士透露,从沪上车险手续费屡次遭到突破的现实状况显示,在现有手续费标准“一刀切”的情况下,中小财险公司确实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压力,这是监管部门必须考虑与平衡的。而浙江等上海周边省市的车险已经开始实行差异化的车险手续费,并初步取得成效。于是,上海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终于被提上议程。

  根据 《车险自律公约和实施细则的补充方案(征求意见稿)》,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共设置了5类方案。第1类方案较为简明,即人保、太保、平安3家公司手续费率上限实行13%,其他27家车险经营公司手续费率上限实行15%。其他4类方案按照车险综合成本率及公司市场份额或者成立年限加以区分: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财险公司手续费标准一律采取最低值,确保其车险业务不能亏损经营;综合成本率低于100%的财险公司按照市场份额或成立年限再分别划分1%的阶梯。

  记者获悉,不少中小财险公司普遍欢迎方案4,即“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上的,商业车险手续费上限15%;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下的,公司成立9年以上的为15%,成立5至9年的为16%,成立3至5年的为17%,成立3年以下的为18%”。

  而人保、太保、平安3家公司对差异化手续费的态度不一。平安财险目前已经占据沪上车险市场份额的老大,其车险的增速更多依仗电话车险和后续服务,并不希望重走“价格战”的老路,因此对于差异化手续费并无多大异议。人保财险车险业务近年来下滑明显,一旦实行差异化手续费,对于人保的车险业务而言,形势将更为严峻。

  考核体系科学化

  差异化手续费只是挽救沪上车险亏损的一个手段,财险公司如果不从考核体系的源头上进行调整,无论何种差异化手续费都不能“包治百病”,有意突破者仍能通过或明或暗的手法进行违规。

  从以往的市场情况来看,率先掀起手续费价格战的往往是中小财险公司或者是新进入市场的财险公司,大型财险公司在坚持一段时间后,面对业务流失和市场份额滑坡只有无奈跟进。而一旦大型财险公司加入“手续费超标”的行列,中小财险公司必定会进一步加快抬升手续费的速度。整个市场的 “价格战”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知情人士透露,某家在沪开设分公司不久的财险公司对于上海分公司的要求就是——第一年要不计成本换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和现金流,如此考核体制使得“只要业务做进来”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事情。对此,有专家指出,有些财险公司经营目标不明确,在业务规模、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之间摇摆不定,考核导向变来变去,导致基层公司无所适从。

  每年的业务增量也是一把双刃剑。每家财险公司都会在年初收到总公司下达的业务增长指标,分公司层面根据业务指标定策略、定费用。如果增长指标的制定能更具科学性,能根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当地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则可以大大减轻分公司的经营压力,潜心专注有质量的业务。作者:纪云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