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第三轮宽松预期升温 全球警惕再遭“灌水”(2)

2011年08月25日 16: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联储近期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

  洪平凡说,去年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时,美国通胀率仅为1%,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5%。因此,美联储希望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防止通货紧缩;二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促进投资和就业。但目前,美国的通胀率按照美联储的指标来看约为3%,不存在通货紧缩风险,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2.1%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因此美联储很难再次运用量化宽松政策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俄罗斯投资分析师谢尔盖·格卢什科夫也认为,伯南克可能会让投资者们的预期落空,因为从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极为有限。

  格卢什科夫指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只是推高了原材料价格并加剧通货膨胀,如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只会恶化美国通胀形势,有可能彻底击溃本已十分脆弱的经济复苏。

  美国《华尔街日报》22日撰文称,市场投资人士预计美联储会宣布新的刺激经济举措,但问题在于,美联储给经济注入新的流动性只能帮助提振股票等资产价格,对于美国新增就业和经济增长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

  全球严防通胀洪流

  从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如果美联储执意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救不了美国经济,而且会给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带来严重的投机和通胀问题,并最终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前美联储资深顾问艾伦·梅尔策认为,美联储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给未来留下隐患,也会带来负面外溢效应。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再次开闸放水,将加剧美元的全球流动性泛滥,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加重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掣肘各国货币政策,并导致大量热钱涌向新兴市场,催生资产泡沫。

  去年11月,美联储推出总额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项已于今年6月底到期的政策不仅未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推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高,新兴市场饱受高通胀之苦。

  今年上半年,印度通胀率始终徘徊在9%的高位上下。为应对严峻的通胀形势,印度中央银行自2010年3月以来已连续11次上调利率,但通胀形势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部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中国的通胀率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也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创出37个月来的新高。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近日呼吁拉美国家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发达国家将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转嫁给包括拉美地区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

  俄罗斯北方资本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师马克西姆·扎伊采夫指出,要切实推动美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在原则上与量化宽松政策不同的措施,例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国家采购等能够保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措施,而不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一味地把资金投向金融领域。(执笔记者:尚军;参与记者:牛海荣、蒋旭峰、李明、王亚宏、刘恺、陈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