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惠誉评级“剑指”中国 客观预警还是做空阴谋(2)

2011年09月19日 16: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惠誉是否“毁誉” 预警还是阴谋

  在“信心是金”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惠誉“看空”中国银行业引起多方关注,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阴谋论”的质疑:由欧美资本控制的惠誉,意在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美争取资金回流,重建市场对欧美经济的信心。

  “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实际上比世界许多同等评级的欧美国家要好得多”,既然多个评级机构如此认为,惠誉又为何“逆道而评”?在评级机构越发具有“一言兴邦、一言损邦”效力的当下,惠誉是否真的“别有用心”?

  “过度反应和置若罔闻都不可取。但需看到,惠誉在对中国银行业和地方债务的评价上确有放大风险、片面解读之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评级研究中心主任吴晶妹教授认为,作为欧美资本的评级机构,不可忽略惠誉来自外部的压力:

  欧债危机之后评级机构频繁对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多国降级,导致融资困难;而融资难度增加,信用评级更加糟糕,这种恶性循环,让欧洲对评级机构“深恶痛绝”。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怒言:评级机构对欧洲存在歧视;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则呼吁:有必要采取措施打破评级机构的“垄断”。

  “欧洲认为惠誉等评级机构的做法有意针对欧洲,在这种背景下,惠誉需要找到新的‘黑名单上榜者’,以亮出自己所谓‘公正’的姿态。”吴晶妹说。

  吴晶妹认为,惠誉还“顺带”考虑了美国的“感受”:美国国内有种观点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不会比美国更好,“惠誉称可能调低对中国评级可以看成是其对美国国内这种情绪的回应。”

  “从惠誉自身的逻辑看,理由似乎充分。但似乎忽略了中国的体制、经济运行方式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而片面扩大了风险。”吴晶妹说。

  专家表示,除了外部压力的因素,惠誉此番举动可能还有自己的“小算盘”:金融危机前后,评级机构被指枉顾风险、错误评级,成为危机始作俑者。更有美国国会报告称,正是评级机构的过错,导致金融机器“关键齿轮”失灵。8月5日,标普调低美国信用评级,虽然招致美方不满、甚至严厉抨击,但从国际市场总体评价来看,标普此举赢得了公信力,也对惠誉等评级机构造成竞争压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江涌说:“金融危机时评级机构的‘集体失声’让其声誉大损,现在或许正是‘挽回颜面’的时候。不排除惠誉为扩大其市场影响力,提升在国际评级体系中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而有意放言的可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