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季末银行“吸金”不手软:吸储为实理财为虚?(2)

2011年09月30日 07:5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另一种绕道监管的模式是利用票据“转贴现”及“卖断+回购”的方法,为贷款额度腾挪空间,某些股份制银行先将票据卖断给其他机构,补充可贷款额度,再用理财产品进行回购,贷款规模就此消除。

  “近期央行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意在减少银行表外活动,弥补监管漏洞,帮助央行更有效地管理和衡量体系内真实的流动性情况。”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

  信托理财隐含风险不容小觑

  相较于外资行打包投资股票、债券、期权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所具的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中资行这一场“资金池”的账面游戏所可能出现的风险一直未被投资者重视。

  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分析师方瑞强调,投资者在购买中资行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其投向,如果投资货币市场则风险较小,而投资信托等信贷市场的产品风险较大。

  信贷类产品看起来能够实现保本保息,但其中也存在很大的隐忧。一是信用风险,据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信贷类产品大部分无担保、也不保本。对于此类产品,银行只是代销,并未对其增信,万一企业出现偿付困难,风险不容小觑。

  尽管银监会已下发通知,叫停了6种违规模式,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然而银行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依然有办法绕道表外,不受监管。

  记者近日就发现,某银行苏州分行依然在发行一款票据信托计划,1个月期的年利率为6.5%,3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6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5%。

  对此,方瑞解释称:“这是监管之下的灰色地带,虽然模式上限制了,但没有彻底禁止,因此信贷类的产品会变少但还不至于消失。”

  “若要彻底管住银行的表外业务,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信托,现阶段信托所带来的隐藏风险正在积聚。”一位股份制银行的资金部负责人说。

  专家指出,中资银行粗放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改变当前“吃利差”的同质竞争模式。记者 桑彤 姜泓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