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温州民间借贷真相调查 担保公司成“地下钱庄”

2011年10月10日 09:15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段时间以来,温州中小企业老板欠债“跑路”的消息频频传出。温州,这个中国民间金融最为活跃的城市,再次因民间借贷而成为关注的焦点。温州民间借贷到底以怎样的方式运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如何规范发展,让民间借贷在阳光下运行?请看记者发回的调查报道——

  寻根源——变了味的担保公司

  近几年来,随着温州商人生意越做越大,资金需求与日俱增,担保公司也应运而生。据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为48家。

  但在温州市,更多未经许可的“担保公司”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摇身成为“地下钱庄”。记者在当地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在“担保公司”云集的龙湾区永强片,一桌吃饭的10人中有8人在做担保公司。据介绍,“担保公司”通常以月息2分左右吸储,再以3分至6分放出,甚至可达月息8分至1角,每笔借贷的资金少则数百万元,多的达几亿元。

  这些“担保公司”通常以这样的方式集资:首先,几个亲朋好友筹集资金,开起一个“担保公司”;然后,每个股东动用自己的人脉继续集资。到后来,最“底层”的存款人和最“顶层”的贷款人已互不相识。而在“担保公司”之间,资金也“拎来拎去”,彼此“救急”。

  虽然“开张”时都由几个人合股,但往往没过多久就“各自为战”,衍生出数量更多的“担保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仅在龙湾区永强片,平均每年都会“冒”出100多家“担保公司”。这还不算那些“打擦边球”做民间借贷的典当铺、寄售行和租赁公司。

  据记者调查,近一年多来,许多温州人乐于将家庭财产在银行抵押,拿到贷款后再放贷获利。同时,很多温州老板还以企业名义向银行贷款,再以个人名义向民间放贷,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扮演了“融资平台”的角色。从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今年受理的民间借贷案来看,以自然人做借贷的当事人中,企业主或企业主家庭成员就占了49.4%。

  因为无序集资、过度担保、过度投资,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一损俱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据透露,9月22日出走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负债达20亿元,债务关系涉及近万人、几十家企业,其中包括10多家银行向信泰集团及下属企业贷款共8.36亿元。而乐清三旗集团也被多家银行起诉未能按期还款,目前累计欠贷1.23亿元。

  冲击波——

  实体经济影响不大

  尽管温州市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民间借贷“风波”中出现资金链紧张状况,但对全市经济实体总体影响不大。

  如在温州打火机行业,110多家企业都有设备、有厂房,其中60多家仍在正常生产。温州市烟具协会会长黄发静说:“企业发展竞争中遇到困难,关、转、停都很正常。市场经济的规律本来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在全市服装业中,现有的2000多家企业每年、每月的利润还有小幅增长。”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表示,以前门槛低,进入的企业多。现在淘汰掉一批,留下的企业应该能发展更好。

  尽管如此,面对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工资和融资成本等增加的挑战,不少中小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温州老板受暴利诱导,开始开办“担保公司”,发放高利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