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浙江金融机构迅速行动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2011年10月12日 09:54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迅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国庆期间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行浙江省分行、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和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等各家金融机构纷纷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其他金融机构也出台或正在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并将于近期部署实施。

  记者今天从建行浙江省分行获悉,针对近期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分行严格实行“五不”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应对当前的困难,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为此,建行浙江省分行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各条线分管行领导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进驻温州,对信贷客户进行摸底,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

  据了解,建行浙江省分行拟定的“五不”措施,一是信贷规模倾斜,不抽贷。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小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其中网络银行贷款业务不受规模限制;对已有风险的企业,在生产运转正常的情况下维持存量信贷业务的审批和投放。二是不提高利率,对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不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不额外提高利率水平。三是不额外收费,对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信贷客户不额外收取手续费,不增加企业负担。四是不受存贷比限制,温州地区的小企业信贷业务不受存贷比限制,网络银行贷款业务不受存款回报限制。五是不搭售理财产品,不对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信贷客户搭售理财产品,帮助企业用好用足信贷资金。

  此外,记者获悉,建行温州市分行在建设银行总行和浙江省分行的支持下,采取“五个持续加大”的具体措施帮助当地中小企业,一是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二是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小企业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持续加大降息让利的力度,对中小企业新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贷款价格在目前基础上总体浮动水平要下降10个百分点,上浮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四是持续加大金融服务的力度,增加客户经理配备,开通中小企业咨询热线,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五是持续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

  记者另外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了解到,该行日前研究制定了“四个确保”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一是确保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超过去年。

  二是确保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分行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利率优惠力度,确保利率水平持续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三是确保对困难企业给予切实帮扶。分行将主动分类做好帮扶工作。对于具有良好市场前景、暂时陷入困难的企业决不抽贷,并以优惠的条件加大信贷投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企业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也将尽可能帮助企业渡过暂时性困难。

  四是确保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分行将集中精力发展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争取今年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提供融资15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与省外、境外银行的同业平台建设,在同业代付、境外代付和跨境贸易融资三个领域拓展合作银行,重点为浙江省出口型中小企业提供充裕的低成本资金,力争全年为浙江省引入外部资金突破160亿元。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经营模式,重点推广“小企业种子基金”、商铺经营权质押、存货质押、商户联保、无形资产质押等10项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小企业潜在信用资源,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

  记者近日从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获悉,分行近期将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调整和优化贷款结构,合理调配全省信贷规模资源,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力度。

  据了解,分行在今年1~9月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39%的基础上,力争四季度小微企业增速达到50%,到年底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信贷余额中的占比扩大到65%。

  此外,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还承诺对小微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全行将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对客户提供差异化利率,最高利率将不高于现有水平;不强制搭售理财产品,不搞存贷挂钩,不变相收取企业除利息之外的其他费用。同时,继续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督检查,保证信贷资金真正投入到实体经济。对用于投入股市、民间集资等虚拟经济的贷款,一经发现,一律以拒贷处理。

  为进一步缓解温州地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将提高对温州地区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其不良率考核标准允许放宽至原标准的150%。对温州分行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流程改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缩短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以更好地适应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记者 沈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