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民间借贷危机:融资新政如何让温州产业复活?

2011年10月14日 09: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仍在延续,记者获悉,此前“跑路”的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福林已于10月9日回国。

  “胡福林走后没多久,当地政府就已经在劝说他回国。”一名知情者透露,“胡福林此次回国将谈判企业重组事宜。”

  据报道,负债出走的90多个温州老板,已有3人返回国内。浙江各级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经济研究人士认为,温州民间借贷的“风生水起”,暴露的正是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的困境,一方面折射出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的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

  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那么,融资新政如何拯救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如何振兴温州产业?

  “钱都让银行赚去了”

  据了解,温州银行业今年以来不断上浮贷款利率,最低也要从基准利率上浮50%,加上各种费用,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成本几乎翻番,最终年化利率在10%到15%左右。对于广大实体中小企业来说,在用工、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年盈利能达到10%左右就已经非常不错,而这10%的盈利还不一定能应付银行的利息。

  记者从温州官方获悉,截至目前,温州实体企业今年的利润只增长了10%,但温州银行业前八个月的利润就超过了去年全年。“非经营之功,乃垄断之效”,“钱都让银行赚去了”,温州的一些官员抱怨。但即便如此,中小企业想从银行贷到款也非常之难。温州中投信用担保公司积压了20多单已经通过审批的担保贷款,都是要发放给企业用于生产的,总额1亿多元,可银行方面一直无钱发放。这种情况在其他担保公司非常普遍。

  “为了维持生产,许多企业不得不饮鸩止渴,转向民间寻求资本,银行的高利率、贷款难又极大地推高了民间借贷的利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这种以游资为主的高利贷模式必然会断裂,不只带来很高的金融风险,而且必然伤害到实体经济。

  “工厂要生存,只能靠这些更赚钱的办法”

  温州曾是民营制造业之都,熟悉温州的人都知道,其企业主要集中在皮革、制锁、打火机、眼镜等行业,鼎盛时期,这四种商品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重要地位。

  但如今,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生产企业鼎盛时有4000多家,目前只剩下不到100家。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这100家企业中,也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专心经营,一些企业已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同样令温州人骄傲的制鞋业,在发展高峰时期,曾有超过6000家制鞋厂,但目前,鞋企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要么转型,要么转移,把厂子迁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一位鞋企负责人说,温州本地实力较强的一些鞋企都选择了外出建厂,比如奥康、康奈、百丽、东艺等有实力的鞋企都已经在川、渝、皖甚至国外建造工业园区、生产基地。

  乐清的柳市镇是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此前,乐清市政协做过一项调查,2010年柳市镇的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地产业,而是转移到外省市开发房地产、建高科技项目,或者买楼、开矿。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过高的融资成本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在暴利诱惑下,相当多的企业开始抽出生产资金,投向民间借贷。

  “主业利润有限,我们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以此获得大量贷款,转而投资房地产等行业。”某集团公司董事长并不讳言,如果哪一个开发商投资房产项目暂缺一两千万元资金,他们就会注入这笔资金,开发商向他们支付20%到30%的月息,3个月后收账。“这种投资方式便捷省力,其利润甚至超过了主业带来的纯利润。”

  他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在温州并不少见。身边很多工厂老板像他一样,转投房地产或做金融,“这些钱来得快。没办法,要保持工厂继续生存,只能靠这些更赚钱的办法。”

  温州市人行的一份报告称,2010年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各银行抢夺贷款市场份额,一些企业融资渠道增多,负债过重,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这种过度融资的制造业企业往往存在跨行业异地投资行为”。

  记者在“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名录中看到,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企业。

  “做实业的利润率与回报率不高,企业自然将目光投向主业之外。”温州市经贸局一项对该市85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鞋类、服装、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约有25%的企业不敢承接订单。制鞋业、眼镜业、钢铁业等这些原本支撑温州经济飞速发展二十多年的行业正普遍面临利润薄、市场萎缩的现状。

  “融资难成了压垮中小企业最后一根稻草”?

  温州市经贸局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温州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达1/4,1/3的企业保持利润率增长,这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据了解,目前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低于贷款利率,温州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达到100%,或者更高,而利润率不过3%~5%。

  另一个问题是企业扩张太快。浙江霸力集团因为南下广西“开矿”,先后将数千万元砸到矿上,最终资不抵债,霸力集团老总外逃;而波特曼餐饮连锁企业倒闭也是因为企业扩张太快,以致资金跟不上。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以出口为主的温州中小企业本已生存艰难,加上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冲击,在持续紧缩货币的政策环境下,不少温州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不处理好,融资难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称,温州目前大约有中小企业36万家,其中有20%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

  而温州老板“跑路”事件则成了这一过程的标志性事件。记者 董碧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