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联储:进一步宽松政策仍有可能

2011年11月04日 10:0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联储宣布维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图为11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举行记者会。

  在美国三季度GDP初值表现亮眼之后,市场密切关注美联储在未来进一步宽松政策上的表态。尽管11月2日美联储公布的议息结果平淡无奇,美联储一如预期宣布将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重申将至少至2013年中维持超低利率;但美联储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并上调失业率预期,加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美联储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经济增长的表态都耐人寻味。议息结果公布后,美国股市在连续下滑两天后终现反弹,而美元却出现走软。数据显示,当天标准普尔指数上扬1.6%至1237.90点,美元指数下滑0.2%,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继续维持在1.99%。3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王家强表示,美联储对经济运行状况的评估有所乐观,但依然较为谨慎。伯南克会后的答问显示,美联储已在认真考虑QE3的政策选项。

  “美国经济在三季度持续增长”,伯南克议息会议之后表示,经济增长前景存在“明显的下行风险”。这与其9月的表态如出一辙。而美国商务部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环比折年率增幅高达2.5%,这不仅创下一年来最快增速,还是上个季度该数据的2倍。但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在更为宽松的利率条件下,下滑的房价和收紧的借贷环境已拖累了房屋置换贷款的增幅。数据显示,美国30年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已从去年5.05%的高点,大幅下滑至今年10月3.94%。但抵押贷款银行协会却在10月11日预计,今年再融资总量将为7830亿美元,远远低于去年的1.1万亿美元。

  2日,美联储将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6月时的3.3%至3.7%下调到2.5%至2.9%,并将明年四季度失业率估值从早先的7.8%至8.2%之间上调至8.5%和8.7%之间。“相比我们6月的预测,美国经济中期增长前景已下滑,并且仍难以令人满意。”伯南克表示,美国失业率仍相当高。“尽管我们仍旧预计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环境在未来会逐步改善,但改进的步骤可能相当缓慢。”“我完全支持这样的结论,美国经济并没有我们预计的那么好。”

  “从本次议息会议来看,美联储对经济运行状况的评估有所乐观,但依然较为谨慎,特别是对高失业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保持警惕。”王家强说。截至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出现拐点,理由有三方面:第一,下半年美国经济的确略有好转,但更多原因是上半年的短期冲击因素消失以及储蓄率下降,而非消费者更加乐观和收入增加;第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欧盟峰会的成果仍缺乏实施细节,甚至可能因政治因素而夭折,给金融市场带来更大冲击;第三,尚无足够的技术条件和投资领域支持美国非住房投资的持续增长。

  “额外的刺激措施仍在考虑范围之内”,伯南克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不过他拒绝指明将在何种具体环境下采取进一步措施,他只是笼统地说,如果公开市场委员会判断美国经济下滑的程度超出预期,且通胀持续走软的话,美联储将相信货币刺激措施是有益的,其将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伯南克还表示,对于美联储来说,购买更多有抵押担保的债券是“可行的选择之一”,因为房地产领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增加抵押债券的持有量也是美联储有条件情况下的考虑内容。从2008年12月至今年6月间,美联储通过两轮资产购买计划总共购买了2.3万亿美元的债券。不过,首轮资产购买计划包括抵押债券,而第二轮资产购买计划则只局限在国债上。同时,伯南克还指出,美联储的声明并未指明结束零利率的特别时点。他再度重申,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仍将持续到2013年年中。

  “从本次议息会议来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几乎没有变化。”王家强表示,但一些额外的信息却提供了更多的线索:第一,所有的委员都赞同维持宽松的政策现状,一个成员甚至认为应采取更为宽松的措施;第二,伯南克会后的答问,表明了美联储已在认真考虑QE3的政策选项。“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无力促进失业率下降;通胀风险不大,甚至可能下降。”他说,因此美联储采取进一步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加大。美联储调降了经济增长预期,既是顺势而为,更是政策暗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