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老年人理财意识渐强 比年轻人更关注"钱生钱"(2)

2011年11月10日 07:0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开展理财业务至今还不足10年,真正引入理财教育不足5年。这一时期,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人员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当他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务指标压力时,一部分理财师就表现得更像推销员,只知道卖产品而忽视了对客户的服务,无法起到作为一名理财人员的真正作用。

  记者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人们对此也比较偏爱,但其中真正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却不多。由于一些银行没有进行细分,即便有在特性上符合老年人投资需求的产品,但由于指向不明,没有将产品定位于老年人,因此没有进入老年人的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老年人挡在了银行理财的门外。

  相对于“被理财”降低了收益率,遭遇诈骗让老年人更加难以接受。北京朝阳区的李树刚大爷说:“半年前,经朋友推介我得知一个投资项目,对方对我说年收益率能有20%。”李大爷平时在理财投资方面非常谨慎,闲钱大部分存在银行,最多也就投资一小部分到股票、基金,虽然收益低一点,但很放心。这次在如此高的收益率诱惑下,李大爷最终没能保持一贯的谨慎风格,把自己大部分存款投入了这个项目。

  “谁想没过多久,朋友就告诉我这个项目已被证实是诈骗,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李大爷说,银行存款是自己积攒了20多年的养老钱,不仅有自己的,还有老伴的,这下可都打了水漂,连以后养老都是问题,“早知道骗子都是用高收益低风险来骗人的,不应该相信有这种好事,但关键时候还是没能坚持住。”

  专家表示,不少老年人手头都有一定银行存款,容易成为诈骗目标。老年人容易轻信别人,对风险的分辨能力较弱,在诈骗者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有可能成为理财诈骗的受害者。一旦上当受骗,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情甚至身体健康,还有晚年的生活质量,加重子女的养老压力,甚至产生“老无所养”的局面。

  保值增值,“理财养老”应以安全便利为先

  老年人必须充分认识投资理财的风险,保持良好心态

  老年人需要理财,但具体选择哪种理财产品,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根据老年人收入及支出特点,若想做到轻松理财,最重要的是掌握安全性和便利性两个基本原则。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理财专家认为,“理财是投资,投资有风险”,这句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理财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老年人要选择自己看得懂的、适合自己的产品,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选择收益较高的产品,或者是在收益相等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产品的投向、期限、流动性等都可能会对收益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要防止被忽悠,有一个简单易行办法,即正常的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在4%左右,当有销售人员称某产品年收益大大超过5%时,老年人就要特别留意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了。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周思敏说,市面上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理财产品,这些相对于股票来说风险相对较小,能更好实现“保值”的理财目的。

  所谓便利性,是指保障老年人需要用钱的时候支取方便,因为生病、住院都是一些难以预料的状况,常常急需用钱。例如,如果把钱都存了3年定期,万一急用提前支取,利息将全部按活期计算,会造成较大的利息损失。

  最近,“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理财概念备受老人关注。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理财专家认为,这一模式是否可行还需观察。“以房养老”要求有独立住房,门槛比较高。在当前房屋产权最长为70年的情况下,“以房养老”暂时还难以作为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普遍方式。(文中部分被采访对象使用化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