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商业银行应加强产业转移金融服务(2)

2011年11月10日 07: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力度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使产业承接地区催生了大量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多方着手、顺势而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助力中部承接产业实现固本拓疆跨越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信息收集,提高对接效率。由于产业承接地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全面准确的企业和项目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应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尽早获得各地当年重点招商计划和项目,了解投资计划、进度和资金需求情况。应搭建银政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企业贷款备选项目库,疏通融资渠道,重点支持在中部地区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高与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的对接效率,同时重视加强同中小企业的对接。此外,鉴于目前产业转移呈现出集群式转移的趋势,商业银行在营销产业转移龙头企业时还应注意把握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业务需求,及时介入跟进,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在整条产业链上为转移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第二,加大资源投入,加强骨干交流。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中部地区一定倾斜,在网点建设、人员配置、营销费用等方面适当加大向中部地区分支行的投入,助力当地分支行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加强中部分支行人员培养的同时加大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干部交流力度,通过委派产业转出地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到产业承接地挂职或任职,加快中部地区分支行对转入产业的熟悉过程和相关业务能力的提升速度。

  第三,关注两种差异,给予信贷倾斜。产业转移加大了相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发展速度、生命周期、发展前景、负债能力、行业风险等各个方面。这对银行行业信贷投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应重点关注两种差异:一是地区差异,由于各省区自然资源、产业配套、人力成本和管理水平互有差异,转移产业面临的风险等级也会有所不同;二是产业差异,对产业发展层次较高、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部地区发展情况的产业予以扶持,同时限制污染和落后产业的转移。商业银行应对转移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并依据中部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区域信贷执行方案,做到“一行一策”,同时根据产业特点适当调整具体行业的贷款占比控制要求,为各地区、各产业量体裁衣,在服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信贷资源的高效配置。

  第四,提升综合服务,加快创新步伐。产业承接地的商业银行应建立目标客户和业务需求清单,组建专家团队,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在服务过程中实现组合营销,以进一步提升对转移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应着眼于整体利益制订长期规划,多在业务合作规模和种类上下工夫,着力提高长期合作深度,使这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效果。同时,商业银行应以转移企业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增设区域性产品研发中心,加强对转移行业的金融产品研发,针对产业转移示范区企业资金需求特点推出多种贷款品类。二是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拓展营销方式。三是创新审批管理机制,根据转移示范区企业特点,实行专职审批人派驻制度和个人签批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中间环节,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审批效率。

  第五,做好风险防控,有序推进转移。一些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出于GDP增长、就业、税收等考虑,招揽项目的意愿十分强烈,而这很可能导致盲目承接、重增长轻效益、重速度轻质量、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不高、低水平重复承接引进等问题。商业银行应根据产业转移的风险特点做好风险防控,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促进产业转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使产业转移成果得到落实。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桂泽发 刘天宇 夏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