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监会封杀短期理财品 评:经济低迷监管严格

2011年11月17日 13:47 来源:中广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世界眼光看中国。市场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跑不过刘翔,你一定要跑过CPI”。在这个通胀的大时代,老百姓已经感觉到靠利息“生钱”不再适用,于是市场上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基金、股票、债券,看得人眼花缭乱。

  然而,在经历这些年资本市场的洗礼后,大家都开始变得现实起来,市场监管也逐渐加强。银监会日前规定,从11月中旬开始对1月期以下理财产品下必杀令。据报道,目前不少广东省内银行将已开始停发1月期以下理财产品。而北京地区的银行早已执行银监会的通知要求。监管部门为什么要对这种超短期的理财产品下猛药,财经评论员杨禹认为:

  杨禹:长期来看,银监会新任的领导上台之后,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银监会要更加严格的控制银行业的风险,这种超短期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总体上对于所有银行业内人士来说,它都是相对风险较高的产品。从短期来看,每当银行手里贷款额度不足的时候,往往通过发行这种超短期的理财产品,事实上把它变成一种高息拦储的方式,年底之前各银行今年贷款额度基本用完了。

  这种情况之下,这种超短期的理财产品不仅给银行带来风险,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家对于总体贷款总额的控制,失去了一定的效力,所以这次银监会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政府真正重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始于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一个巨大的房产泡沫的破裂,留给美国的是一个更大的经济深坑。到如今3年多过去了,美国经济仍然持续低迷。愁上眉梢的不仅仅是美国人,还有受债务危机拖累的欧洲,如今的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在欧美各国老百姓都不得不勒起裤腰带,重新考虑东方人开源节流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更适合当下时,新加坡人的投资热情却依旧不减当年,中国日报驻亚太记者李涛介绍:

  李涛:早在2004年花旗银行发表一份消费者财富调查报告就显示,新加坡消费者投资观念虽然比美国人保守一些,但理财意识已经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

  然而,新加坡人对于理财产品高涨的投资热情背后,是来自于政府对于金融市场严格的监管:

  李涛:新加坡金管局通过制定和解谈判事宜,命令金融机构委托独立人士监督谈判程序,这个策略沿用了现代商业惯例解决纠纷。同时也以政府的公权力平衡了金融机构的谈判优势,从而效率较高的处理的纠纷。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对于任何的理财产品都不例外。在全球的资本市场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适度的监管也许都是最好的选择。对此,财经评论员杨禹表示:

  杨禹:对于银监会来说,监管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在设计当中为自己预留下了太多的盈利空间,消费者有一定忽悠的成份。对于这种变相的理财产品,银监会还要做出一些监管的努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