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南京民间借贷年息最高96% 律师:不受法律保护(2)

2011年11月21日 07:2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放贷市民说

  有赔有赚但投资前 一定要谨慎要考察

  为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真相,记者调查了三位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借贷的南京市民,听听他们怎么说。

  -故事一:借给小开发商,一年收益30%

  市民曹先生:去年我手中有200万的闲钱没处投,后来一位朋友介绍说,安徽有家小开发商缺资金,愿意出30%的年利率融资,开发商以楼盘的房子作为融资抵押。这么高的回报,简直比股神巴菲特炒股的年均收益率还高。心动之下将200万元借给了开发商,并且我平时一有空就会去安徽看看开发商的项目,进展如何、销售好不好。还好,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去年底开放商兑现了我60万元利息,今年的利息也快要兑现了。不过,现在南京的房价开始下降了,借钱给开发商会有风险,今年期满后打算不借了。

  -故事二:出借10万元一年收益1.3万

  市民吴先生:前年手中只有三四十万的闲钱,够不上银行的私人客户门槛,银行的普通理财收益率又太低。前年底接到一家投资公司的电话,请我去听理财讲座,去了发现来听课的有不少像我这样的退休高级知识分子。原来这家公司是帮苏北一家刚投产、生产有机肥料的企业融资的,钱借给他们一年收益为13%、两年15%、三年18%,后来这家投资公司还带我们去苏北那家企业考察过两次,生产过程很简单,就是在成本仅为几十元一吨的鸡粪中加入其他辅料,转手就能卖几百元一吨,而且厂门口排满了拉货的货车,可谓供不应求。我们看了之后,觉得风险不大,回来我没和儿子商量就投了10万元、期限为一年。事后儿子知道了还跟我大吵了一架,他认为这事不靠谱。现在苏北那家企业发展得挺好,我的本金和利息都拿到了。

  -故事三:资金链断裂后整天东躲西藏

  市民魏女士:我一个朋友原来在银行工作,看到民间融资中介很火,今年就辞职干起了这个。他自以为熟悉融资业务,不会出事,没想到借钱的一家小公司资金链断裂,借出去的几百万一时还不了,几个债主天天上门讨债,搞得他不得安生。上个月,为了躲避债主的骚扰,他出去躲了几天,结果债主没找到他就报警了,谎称他卷跑了几千万,还扬言要追杀他,他不得已又回来了。不过,警方在调查清楚后并没有逮捕他,听说警方的意思是他与债主之间只是民间借贷纠纷,不在警方立案范围,希望他们能协商解决问题。现在,债主还是天天上门催债,我这位朋友也还在东躲西藏。。

  需要提醒您

  合法未必合规,远离非法集资

  投资不能光看收益高低忘了风险

  不少市民看好民间借贷高收益,专家提醒,小心非法集资,过高的收益率承诺不一定靠谱。

  合法不代表合规,已有银行拒绝与部分担保机构合作

  省信用再担保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从事民间借贷的中介机构有好几种类型,一种是由省金融办牵头成立的小额信贷公司,他们具有政府资质、可以用自有资金从事放贷业务,目前这类公司南京有十多家;另一种是担保公司,他们充当银行与小微企业的贷款中介,为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还有一种是社会上的投资管理公司、小额信贷机构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具有政府资质的小额信贷公司和担保机构,一般都是合法经营机构,他们的贷款利率很少有超过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一般在15%~20%之间。而社会上的投资公司、小贷机构就难说了。不过,“合法不代表合规”,南京某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该行最近停止了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因为有些担保公司经营极不规范,他们帮中小企业作假账,共同套取银行贷款。

  律师观点:通过非法中介放贷,放出去的钱不受保护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民间借贷中介没有纳入银监会的监管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参与民间放贷,有着怎样的法律风险和投资风险呢?广东犇牛律师事务所刘国华主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借贷利率不超过4倍虽然受法律保护,按照这个标准,目前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26.24%(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6%),但是投资者还是要搞清楚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区别,千万别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他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的法律,开办针对不特定人群的借贷业务是需要金融主管部门行政许可的,目前我国只有银行、政府主导的小贷公司等机构具有这个资质,社会上的小贷公司、投资公司没有借贷资质,如果他们针对不特定人群大肆借贷,即使利率不超过4倍,也是超范围经营,有非法集资之嫌。市民如果通过这样的中介去放贷,万一闹出纠纷,法院可能只判处对方归还本金,合同约定的高收益很可能不受法律保护。不过,法律保护也不代表没有风险,万一对方无法偿还本息,投资者还得自认倒霉。

  理财专家:民间借贷能做,但对过高收益一定要慎重

  国家专业理财规划师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也认为,民间借贷有其合理之处,在目前银根比较紧的形势下,对于亲戚朋友或熟人短期的资金周转,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但对于收益过高的民间借贷,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一方面,民间借贷过高的利息不合理,“如果企业愿意给你20%的利息,那么他自己得赚30%才行,有几个行业能有这么高的回报?”另一方面,民间借贷不像银行贷款有完整的规范程序,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监督。所以,对于过高的收益一定要慎重。

  >>>记者手记  民间借贷——“刀尖上跳舞”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下火热的民间借贷,用“刀尖上跳舞”可能比较贴切——看起来很美,但风险极大。这是记者在暗访后的总体感受。一位放贷的朋友告诉记者,家中做生意的亲戚因为资金周转有点问题,银行贷款有一小部分没下来,所以向亲朋好友短期拆借200万资金,一个月后还,月息2分,打了张借条。虽然她只放30万,但借出钱的这些日子,她总是忐忑不安,生怕亲戚生意遇挫钱要不回来。她说,虽然月息2分受法律保护,而且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但总感觉“这种投资风险比炒股还甚”。 戴懿菡 陈春林 沈春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