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谨防区域性金融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1年11月25日 09:0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我国不少地区高利贷、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在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变化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大潮来临时,切实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向全国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湖北省召开地方金融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维护金融秩序,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

  业界人士分析,金融风险的发生从来不会立刻遍及全国,总会从某个点、某个区域开始,由某个局部事件诱发。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真正触发点是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此后由点到面迅速扩大,投资银行、住房按揭公司不断卷入其中,直至演变成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当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也是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债务危机就像多米诺骨牌般被依次推倒。

  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地区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比如,今年温州和江苏泗洪出现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危机,鄂尔多斯由于房价泡沫破裂引发的高利贷崩盘等。在这些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发达的地区,以担保公司、寄售行等地下钱庄为代表的“影子银行”正在制造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地雷。

  以温州为例,截至10月底,温州市公安部门共立案侦查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38起,涉案犯罪嫌疑人57名,涉案金额36亿元。伴随民间金融的疯狂增长,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层出不穷,这些行为没有规范的游戏规则,也不受法律保护,仅靠口头承诺和高利润的诱惑得以维系,风险隐患极大,一旦投资失败就会出现债主“跑路潮”,又因为牵涉面广,关联的个人和企业会采取非理性的追债行为,对正常的金融秩序破坏性极大。而从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矿产房产投资失败、小企业经营不善,都会成为触发风险的“引信”。

  另一方面,区域性金融风险又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个区域。由于某个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与总部及其他分支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某个区域发生的金融风险很容易通过其网络和资金链,向其他地方传导,甚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区域性金融风险也具有相当的传染性,一旦某个地区出现信用危机,很容易在其他区域产生“蝴蝶效应”,诱发异地民众或企业的恐慌。比如温州民企老板“跑路潮”发生后,鄂尔多斯随之出现了高利贷放款人追债,郑州的担保公司也出现了挤兑现象。

  一些非法集资的案例虽然发生在区域内,但参与主体可能来自全国。就像生产性企业一样,可能在全国都有配套的上下游经销商,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可能引发整个上下游链条以及担保网络的风险。而民间借贷同样如此,温州、鄂尔多斯的高利贷始终与炒房、炒矿以及资产价格泡沫联系在一起。这些地区的资金不仅仅在本区域内流动,很大部分成为游资在全国范围内游窜,吹大全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和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有观点认为,金融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产过度泡沫化,而即将到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有可能会成为区域性金融风险暴露的导火索。以鄂尔多斯为例,从2005年开始房价由最初的1000元每平方米一路飙升到最高超过2万元每平方米,最近发生的房地产老板自杀与“苏叶女案”均与当地房地产市场迅速萎靡有关。

  可以预见,随着调控步入深水区,房地产业调整大幕拉开,过去几年积攒的房价泡沫很可能被一朝戳破,来自温州、鄂尔多斯、山西等地的炒房资金极易被套,这又会对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链条和区域性金融秩序带来冲击。而在此前的住房投资中,不少投资客运用较高的信贷杠杆入市,与之相对应的房贷究竟会遭受多大冲击,目前还无法预知。

  业界人士建议,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关键在于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风险还未集中暴露之前,应及时阻断区域性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对于正常的民间金融必须进行规范,使之阳光化,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对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中金公司10月份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认为,尽管民间借贷的违约并不会直接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但是存在数种间接传递的渠道。因此,为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控,防止银行资金卷入民间借贷漩涡,禁止银行人员参与发放高利贷。长远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某些领域的资产泡沫势必陆续破裂,而非法的民间金融活动多聚集于这些领域,须防范泡沫破裂把小企业和银行资金拖入其中。

  我国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寄售行等“影子银行”的监管职能散落在基层人行、银监部门和各地金融办,监管不到位是产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与房地产业调整都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为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风险积聚,还需协调好各部门间的监管力量和资源,形成监管合力。记者 李文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