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2012年01月09日 14:4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针对近年来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民间金融扩容的同时因缺乏监管而风险频现的现状,近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业界人士分析,这对未来我国规范民间金融、引导民间资金回归实业,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走低而虚拟经济存在暴利空间,同时伴随产业的外迁以及产业升级压力,一些地区的民间资金就不愿继续留在利润率微薄、投资回收期长的实业,而是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矿产领域转移,反之,产业资本的大量流出又加据了产业空心化现象。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地区多是民间资金充裕的地区,社会财富积淀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追求更高回报的民间资本,在被称为“借贷之城”的鄂尔多斯、温州,由于缺乏可靠的投资渠道,大量民间资本进入了虚拟经济领域。去年,温州小企业出现资金链危机,一度出现企业主跑路潮,江苏泗洪县民间借贷全面崩盘、河南郑州担保业遭遇挤兑风波,均在警示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的资金流动形态不仅对实体经济毫无裨益,反而吹大了资产泡沫,给区域金融秩序带来冲击。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虚拟经济自我循环是一种自发的民间契约行为,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风险的发生很难监管也很难预防。因此,一个非法集资、高利贷案件的涉及面和资金量难以估计,风险爆发后的波及力往往超乎想象。

  另外,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往往制造“庞氏骗局”,金字塔式的借贷链条中每个环节都有高额的利息诉求,集资人往往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运作,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一旦链条断裂,拿出真金白银的放款人很可能血本无归。

  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治本之策在于,一方面需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挤出暴利领域的泡沫,同时提高实体经济的利润率。目前来看,银行信贷资金有着严格的产业政策导向,资本市场融资则流向了具体的实体经济项目,但是民间资金却始终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事实上,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是一股重要的资金力量,如果能够引导得好,进入实体经济后将成为当前小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源头活水。

  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这为民间资本投资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渠道,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与民间资本缺乏投资渠道的矛盾开出了一剂良方。

  据了解,求贷若渴的小企业是民间资本的一个主要投向。小企业大多处于扩张周期,同时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引入固定资产、建立新的生产线和开展技术研发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只能依靠外部融资。而民间借贷手续少、放款快,恰恰契合小企业小、频、急的融资特点。

  然而,由于自身的嗜利性,缺乏专业借贷经验,流入小企业的民间资金多呈现高利贷化倾向,这些短期逐利资金并非小企业发展所需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出于解决短期资金压力的需要,一些小企业不惜饮鸩止渴,结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被压垮。

  只有回归实体经济,民间资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但单靠民间资金放贷人本身,如果不是通过股权投资而是通过借贷方式,无法与小企业资金需求形成有效对接。而金融企业的主业就是融通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配置资金。民间资金如能顺利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可以借助金融企业的专业性,通过有组织的渠道,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回报,既解决了民间资金投资出路问题,也让金融企业获得新的发展资金,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可以预见,除去日益兴起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之外,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在未来的金融业改革发展中,政府在这一领域大肆着墨,也将解决民间金融案件频发问题,改变虚拟经济抽走大量资金而小企业缺血的结构性失衡状态,这是确保各类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长远举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