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法制日报:公车改革“自上而下”有利于法治化

2010年11月23日 09:3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11月22日《京华时报》)。

  发改委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无疑是开启了一条公车改革自上而下之路。十几年的公车改革,不是在争议中前行,就是在争议中失败。总结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地方主要官员是现行公车体制最大受益人,是车改的最大阻力;二是缺乏刚性财政预算约束致使公车泛滥;三是公车改革不是自上而下,这种“改下不改上”具有体制上的冲突;四是缺少立法。

  在我看来,一旦中央机关全面强力推行公车改革,以上四个原因都能对症治疗。这是因为,公车改革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不但能通过立法对公车进行统一规范,让公车改革走法治化道路,而且能够尊重民意、吸收民智,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保障公车改革科学推进。

  有人用三个“不”字来总结某些地方的公车改革现状:操作不透明、内容不科学、程序不公开。这三个“不”字也可以归结于两点:缺少民主,缺少法治。缺少民主,是说各地在试点车改时,改革方案不问民意,改革过程“偷偷摸摸”,这才出现了按级别高低发放高额车补的“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现象。

  缺少法治,是说至今没有一部权威法律来规范公车管理。尽管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但几乎对公车没有起到多少实质约束。

  我以为,在发改委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也应行动起来对公车改革进行立法调研,尤其是,车改模式的选择、适用范围的确定、公车管理细则及货币补贴标准等关键问题,理应成为立法调研的重点。

  中央机关公车改革能否成为改革榜样?不仅在于中央机关改革的自觉性,更在于全国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在发达国家,类似增减政府机关公务开支的变动,都必须经过公示——召开市民听证会——议会讨论表决的“三部曲”,而不可能由政府机关自己决定自己花多少钱。显然,我们的公车改革最好也能借鉴这种模式,让公众、人大在公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车改革的尝试断断续续走了十多年,公车滥用现象不仅没有被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充分说明公车改革的方向搞反了,改革理应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如果早几年中央机关就全面进行公车改革,有统一的法律来规范,有统一的监管,对省级政府和基层政府进行示范和指导,或许公车滥用就不会愈演愈烈了。

  据报道,北京公车改革十年仍在原地踏步,车改依然没有明确时间表,这就让人对公车改革的效率和决心产生担忧,但愿中央机关公车改革能鞭策地方车改前行。我以为,中央机关车改首先要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热点聚焦

  冯海宁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