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评论:严打非法营运,更要制度补缺

2011年03月11日 14:4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后亚运时代最大规模的整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将从3月31日起启动,持续10个月。蓝牌车、克隆出租车、无资质中小巴车以及电瓶车、摩托车、残疾人车、电动自行车、拼(改)装报废车等“五类车”非法营运车辆无一例外被列为打击对象,违法犯罪团伙、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等同时被瞄准。

  山雨欲来风满楼。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兵马未动已定出“12月总结表彰”的时间表,看得出其声势浩大而成效彪炳已在组织者预料之中,甚至近乎铁板钉钉。果真如此?我不敢否定,但也不敢太乐观。

  无法确认非法营运成行成市诞生于何年何月,我们耳边听到的整治之声次数也无从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不是月月有,起码也是年年有。非法营运为什么打不死、杀不绝?如此提问或许有肤浅之嫌,却又不能不问。毕竟,这确是一个浅显而一直没有破解的问题,乃至今天还要大动干戈展开10个月的围剿。

  单说“黑的士”,去年初就曾“重拳打击”过。当时因媒体曝光“黑的士”猖獗,管理部门闻风而动,出台联合执法、建立“黑车名单” 等五条措施加以整治。“黑的士” 因此被赶尽杀绝了吗?显然没有,甚至还难说现在是少了还是多了。

  多年来,退出营运的出租车“退而不休”,进而“咸鱼翻生”变“黑的士”,是出租车营运市场的“老大难”,其祸根就在于相关制度执行存在漏洞。按规定,出租车退出营运市场转为蓝牌时,出租车企业要将车内外所有营运设施(包括计价器、顶灯等)要进行拆除、回收和销毁,并将车辆送至检审站进行核查。但有的企业并没有依规而行,“退役”车身颜色有改变便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起死回生”。“对伪造假资格证者进行司法追究”等强硬措施形同虚设,“黑的士”营运成本低、与正规的士一样难辨认等理由无法掩盖根本的问题。

  “后亚运时代最大规模”的整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箭在弦上,接下来查车抓人、打黑除恶和打掉“保护伞”都是必要的,而且打击要狠,毫不留情。但这不应是最后“总结表彰”的全部。要达成“长治久安”,需要有相应的长效的遏制机制。

  打蛇要打七尺。非法营运的治本,不可或缺的是要做好制度补缺及兑现。尤其对“黑的士”,如不掐死源头,不堵死出租车“退役”后流入“地下交易”的通道,无论进行多少次专项整治,推出多少项措施,哪怕把所有的交管人员都压上路面,24小时轮轴转,大概也跟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差不多。非法营运车辆躲过“风头”必然再度出没,恶性循环。多年来的事实就是这样。(牛日成 )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