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立法和强制不能“包治百病”

2011年03月11日 16:04 来源:太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会”之际,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不遗余力,颇多真知灼见,但也有些建议不免陷入 “路径依赖”的怪圈。比如,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时强调工作经验”这一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认为目前随意跳槽几乎没有任何违约成本,致使企业不愿意培训新员工,因此他主张国家修改劳动法,立法限制企业员工随意跳槽。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纷纷强调工作经验,这确实是一种现实尴尬,员工随意跳槽也的确会导致企业不愿意花钱花时间培养新员工。但是,大学生就业难不光是“缺乏工作经验”,这跟高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理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都脱不了干系,难道还要立法限制大学生到大城市就业、立法规定各地都只能发展便于大学生就业的第三产业?员工跳槽频繁也跟企业待遇、发展前途、行业前景、经济环境等密切相关,自主选择的事情,实在不宜横加一些强迫因素,强扭的瓜并不甜,说不定还生生浪费了一个嫩瓜。

  这些貌似果断、实则荒诞的建议,背后有着强大的“思维惯性”,那就是动辄就寄望政府强制、动辄就主张立法的“路径依赖症”。日常所见,这种“路径依赖症”俯拾皆是——— 菜价上涨了,各地纷纷实行政府“限价”,无视通货膨胀的现实和潜藏的市场报复危险;节能减排目标没完成,有些地方就强制拉闸限电。有人闯红灯了,就主张立法禁止闯红灯;孝道不彰了,就立法强制子女“依法尽孝”,以法律介入道德层面……

  仿佛只要政府一出面,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法律无所不包,只要立了法,就万事大吉了。行政干预和立法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却丝毫不在乎政府权力无限扩张,干预市场几成常态,也不在乎业已存在的法律尚且遭遇执行难、阳奉阴违。说白了,这种“路径依赖”就是偷懒、懈怠,总想着因循守旧、不思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与时俱进”。(释 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