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羊城晚报:依法惩办让“明星醉驾”成为典型案例

2011年05月11日 14:3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晓松被拘了,因为醉驾。没错,这个高晓松就是以那首《同桌的你》,打动万千多愁善感的莘莘学子的那位知名音乐人。可惜,这次“同桌”不是同书桌而是“同酒桌”,酒桌之后是酒驾。

  9日晚,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验,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因涉嫌危险驾驶罪,高晓松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5月10日中新社)

  “高晓松醉驾被拘”成了各网站和微博的热议话题。5月1日开始“醉驾入刑”,正式实施的十天来,各地的新闻版面都在等着当地首个或首批醉驾入刑案。高晓松似乎是名头最大的一个,可算醉驾被拘的第一名人。

  名人的关注效应,自然不能等同于一般民众,这是“高晓松醉驾被拘”成为热门话题的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唯一因素。至少还有两点重要原因,成为此事被迅速热议的助力。一是此前舆情鼎沸的药家鑫案,二是日前莫少聪等明星的吸毒案。这本是两起风马牛不相及的案子,和高晓松本不该存在关联牵扯的,但药家鑫案一审之后,高晓松在微博上放出“狠话”:“朋友问我怎么看药家鑫案?我说即便他活着出来,也会被当街撞死,没死干净也会被补几刀……另外鉴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集体支持药家鑫,今后音乐界将不接受他们,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就是这种崇尚私力救济的“撞死”“补刀”“替天行道”以及封杀一切的暴力论调,引起舆论大哗。

  生活的吊诡,就在于它时常会和你玩一把黑色幽默。在高晓松醉驾之后,编剧六六就翻出高晓松的这条微博,并说:“我把高晓松的这条围脖翻出来,给自己也提个醒。遵纪守法,做个不危害社会的普通人。”上述微博中透出的道德高调和暴戾之气,在六六这句质朴之语中,或许应该羞惭无地,消解无形。就算如宿醉乍醒还残存一些“酒气”,在网友此番的“起哄围观”,也该消解殆尽了吧。

  网友在围观中,无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还只是第一波舆论关注的动力。而联想到前不久的莫少聪吸毒事件,再反观高晓松肇事之后,他的朋友的表态,或许能发掘舆论关注的其他动因。莫少聪获释后复工,其经纪人称“小祸是福”,也曾引来如潮质疑。连吸毒被拘这样的“祸”,都能被视为明星增进关注度的“福”,这样的福祸转换,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也让人忧虑娱乐明星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召力。

  可惜,高晓松事件中,又有了这眼熟的尴尬一幕。高晓松好友小柯表示:“高晓松反倒觉得这是件好事,因为可以借此沉淀一下。他说他需要平静下内心。”这里的“借此沉淀”和莫少聪事件的“小祸是福”,何其相似,简直如一母同胞的孪生相。这话也让高晓松事后“对不起,永不酒驾”的承诺显得轻飘飘的,如酒后醉话一般。正如高晓松那承诺书上的艺术签名,让人觉得醉驾如此危险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竟也成了可以“沉淀”的“可遇不可求”的艺术事业接力站。

  希望关于“沉淀”的表态以及承诺书上的艺术签名,只是醉酒后的不清醒不理性。那么如何给他醒酒呢?或许只有公正的法律裁决,才能担此大任。只有让醉驾得到应有的严惩,才能警醒当事者,震慑观望者,并让此次备受关注的“明星醉驾案”成为一次公益性的高效的普法盛宴。(李晓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