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钱江晚报:公务自行车,多点“永久牌”

2011年06月20日 08:2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社报道,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日前向24家省直单位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试点推行3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

  这些年,公务自行车渐成时尚。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带头骑车开会,呼吁绿色出行。各地也多有小范围试点。其利国利民健身效果不言而喻。正如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董奕斌所说,试点用意在于倡导机关工作人员尽量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公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在我看,骑车办公不受堵车之苦,提高办事效率,倡导绿色环保,顺便锻炼身体,可谓一举四得。

  当然低碳出行,做个时尚达人也不是没有代价。英国伦敦市长约翰逊是政坛自行车名将,结果有一天骑车时撞上了游行群众,被当场认出狼狈不堪,遭到BBC等在场媒体围追堵截。同样,我们一些脱离群众太久的官员,真让他们天天骑车上班恐怕这个心理门槛也不容易克服。

  另一个很大的尴尬就是“门难进、脸难看”。在保安乃至一些地方公务员心目中,公车豪华与否是身份和权力的标志。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公务自行车,那么很可能坠入另一个“钱穆制度陷阱”。国学大师钱穆早就说,中国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制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结果制度越来越多,往往造成前后矛盾、执行困难,反而失去效率与效力。同理,我们如果不敢动公车改革一根汗毛,却鼓励公务员骑车办公。结果就会变成某些领导照样公车出行,而普通公务员却只能骑车办公。奥迪畅通无阻,“鸽们”却门都不让进。

  如何给公务自行车贴上“永久牌”?我想,还是要首先执行好温总理的“三公消费”零增长的精神,让公车改革和公务自行车推广两个轮子走路。只有让公众看到随着公务自行车的风行,公车数量因此减少、费用年年降低,公车不再私用。进而破除特权思想,让公务员回归一个个普通的“骑自行车的上班族”。公众才会相信,公务自行车不是什么“能源环境日”的一日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