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毒品“时尚”伪装魅惑青少年 摇头丸像糖果(图)

2011年06月24日 14:01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毒品“时尚”伪装魅惑青少年摇头丸像糖果(图)
    同学们在刘芳莹的指导下,通过闻和看了解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本报记者 刘新华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青少年与合成毒品”,成为今年“6﹒26”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国家禁毒委2011年禁毒报告显示,在去年查获的11.94万名滥用合成毒品(新型毒品)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比例超过80%。

  如何识别新型毒品的“时尚”伪装?

  如何让青少年认识新型毒品的危害?

  6月22日,本报与乌市禁毒支队主办的“珍爱生命远离新型毒品”禁毒大讲堂走进新疆财经大学,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综合科科长刘芳莹、乌市第四人民医院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部主任莫兰榕和新市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帕丽丹,与200余名大学生展开现场互动。

  “摇头丸五颜六色挺好看的,像平时吃的糖果和药片。”“K粉挺像我们吃的盐……”6月22日,当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综合科科长刘芳莹展示带来的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样本时,大学生们一边好奇地围着看着,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摇头丸太像糖果

  “同学们,谁能说出新型毒品都有哪些?”活动一开始,主持人问。

  短暂的寂静后,一名男生举手说:“除了K粉,还有冰毒。”

  近年来,新型毒品案件大幅上升,而滥用新型毒品人员中,80%为青少年,娱乐场所成为消费的主要载体。很多年轻人喜欢在慢摇吧等娱乐场所聚会,此时,一些贩毒人员会趁机向年轻人兜售摇头丸等“嗨药”。

  “首府常见的新型毒品以冰毒、K粉和摇头丸居多,有些摇头丸看上去特别像糖果。”刘芳莹说,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海洛因最大的区别是,海洛因通过种植罂粟作为原材料,然后收割,再进行提炼加工制成毒品,过程比较复杂。而新型毒品则无需种植,只要用一些化学原料,就可以合成,所以又叫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

  新市区法院少年庭庭长帕丽丹说,去年该院审理的毒品案中,有十起案件的被告是青少年。

  “这些孩子追求时尚,去娱乐场所玩,结识了社会青年,被引诱沾染毒品,成瘾后,却又没有毒资,于是开始给人跑腿、贩毒,有的还因吸食毒品后引发暴力犯罪。”帕丽丹说,每当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孔走上被告席,她都很痛心。

  青少年喜欢追星,满文军、谢东、莫少聪等一些明星聚众吸毒,传达出一个严酷的事实:新型毒品正被贴上“时尚标签”,引诱追求时尚的青少年坠入深渊。

  刘芳莹说,警方查获的新型毒品涉毒人员,以社会青年、大中专院校学生、企业老板、舞厅小姐为主。

  “新型毒品在国外被称为‘舞会药’,主要是在夜总会、酒吧、迪厅等场所中滥用,最早是在KTV、夜总会、慢摇吧,现在发展到度假村、宾馆里。”她说,为了迎合一些人追求时尚的感觉,现在的摇头丸不但五颜六色,上面还印有字母、数字或骷髅头像。吸食者还把吸食行为冠以“嗑药”或“溜冰”这样的时尚词汇。

  刘芳莹说,曾有一个年轻人吸食新型毒品后,觉得自己会飞了。而他的同伴不但不制止,还说:“你飞啊?”这个人就打开窗户,从14楼“飞”了下去,当场死亡。残酷的现实是,在一些年轻人眼里,新型毒品“不会上瘾”、“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不会走上犯罪道路”,实际上,新型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绝不亚于传统毒品。

  帕丽丹说,实际上,新型毒品危害性极大,首先,耗费大量金钱;其次,吸食新型毒品很容易上瘾,吸食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会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精神症状,像刚说的那个“会飞”的人,就是如此,并因此容易出现精神失控而引发暴力犯罪;最后是,很多新型毒品都有春药的成分,疯狂状态下的男女,极易引发强奸和群体性的性乱行为。

  “不一样的酒”别好奇

  乌市第四人民医院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部主任莫兰榕说,其实毒品、药品、毒药从本质上看,都是药,但它的使用途径决定了它的“身份”。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贩毒人员将黑手伸向青少年,主要是抓住青少年好奇心强、叛逆心重等特点。

  几天前,莫兰榕坐诊时接待了一名17岁男孩。男孩的家在外地,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去打工。一次,男孩到酒吧玩时,喝了别人递过来的酒后,发觉味道不太一样。

  不一样味道的酒吸引着男孩又去喝了好几次,渐渐地,他发觉自己喝的不是酒,而是沾上了毒品。7个月后,花光了所有的钱,他来到乌鲁木齐,想治疗后重新生活。

  当莫兰榕问男孩染上的是什么毒品时,男孩居然答不上来。

  “要杜绝毒品,首先请收起你们对毒品的好奇心,不要尝试第一口。”莫兰榕说,根据多年的门诊经验,她发现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去尝试,自控能力差禁不起诱惑,还有就是叛逆心理,别人越不让去做,却偏要做。曾有学者在近千名青少年吸毒者中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因好奇而第一次吸毒的占62.3%。

  另外,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或家庭教育缺失,也导致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

  “在我接触的青少年成瘾案例中,大多数都是单亲家庭。”莫兰榕说,有些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很简单,失恋了、失意了,甚至有人认为吸毒能治病,可以减肥。还有就是交友不慎。很多案例显示,青少年吸毒都是团体行动,互相影响造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在莫兰榕的倡议下,在场的200多名同学齐声呐喊。

  现场花絮

  大一学生:吸一次会上瘾吗?

  “一直都说吸毒上瘾,吸一次就会染上毒瘾么?偶尔吸一两次没事吧?”当日,财大商学院2010级的张博文带着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来听嘉宾讲解。

  张博文说:“我也就是问问,当然不会尝试,万一染上毒瘾怎么办!”“刚才听嘉宾说了,一次吸毒,终身戒毒,我肯定不敢尝试。”他挠挠头说,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真实的毒品,“那个摇头丸太像糖果了,外表美丽,实质害人不浅!”

  当听到嘉宾说,有人是为了减肥吸毒时台下的女学生们不住轻声议论。大学生吾古丽阿依说:“就算真能减肥我也不会尝试,那可是要人命的东西,我宁愿胖着。”

  财大会计2009级2班的达吾林认真地听嘉宾们介绍新型毒品。“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新型毒品’,以前就知道毒品就是海洛因,没想到有这么多品种。”达吾林说:“毒品种类都在不断演变,我们知识的更新也要跟得上才行。”

  提示

  三位嘉宾提示说,青少年远离毒品应注意以下方面: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应积极应对,宣传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不能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果发现亲朋好友及周围有吸、贩毒行为的人,要劝阻,要远离,并且应向公安机关报告。

  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K粉等兴奋剂,如果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酒水,或者在酒吧里购买的酒水也要检查其是否有被开过封,确认无误后再饮用。

  如果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要及时告知家人,并到医院戒治,不再吸第二次,第三次。(记者饶俊华 刘琴 实习记者 庞雪芳 通讯员 邓红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