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逾六成受访者认为“官员贪腐”最易传染负面情绪

2011年06月27日 11:0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逾六成受访者认为“官员贪腐”最易传染负面情绪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微博等新媒体上,只要一骂官员及政府常常赢得诸多拥趸,而不管事情的对错究竟如何;

  一些恶意伤人案件,只要攻击对象跟官员沾边,就被一些人戴上“反抗”的帽子,这样的加害者也因此被称为“英雄”;

  甚至一些已经从改革发展中获取诸多资源和机会的名人与官员,稍不如意,也开骂泄愤……

  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这种动辄开骂的不良情绪在网络及民间舆论场上传导与扩散,反映了部分人心底的“怨恨”,这一心理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就会不断累积、扩散,恶化整个社会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我们提倡理性、建设性的批评,但动辄开骂、一味去仇视或指责,且成为一种“普遍性”倾向时,它的形成机理和社会效应值得我们深思。

  怨恨心理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为何快速传染?如何解救怨恨心理?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人民论坛约请专家进行了深度剖析。

  有专家认为,怨恨心理的产生有着结构性根源,由于“体制性迟钝”,对于民众的社会性伤痛不能有效及时地予以回应,久而久之,势必萌生怨恨;有专家指出,这并非某个制度的设计出了问题,而是一种时代的焦虑症,根源在于急剧而持续的社会变迁;有专家强调化解怨恨需要理性回归;有专家建议社会管理应从“心”开始,从控制思维转向服务思维,社会心态才会更加和谐……

  需要强调的是,解救怨恨心理不仅要对个体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更需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如何提升社会“软治理”能力,已成为执政者亟待破解之题。

  结果提要:

  ★67%的受访者认为动不动就“骂”反映了“压抑”情绪

  ★64%的受访者认为“官员贪腐”治理不好最容易导致“骂声”传染

  ★80%的受访者认为培育社会心态要先治理好腐败、贫富分化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6月3日至6月10日

  调查人数:5420人(人民网、新浪网、人民论坛网网友4912人;随机抽样调查508人)

  数据加权:网络调查占权重75%;随机问卷调查占权重25%

  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动不动就“骂”反映了“压抑”情绪

  当前,网络上及生活中存在一种动不动就“骂”的现象,骂贪官、骂他人、骂体制,这反映了怎样的公众情绪与社会心态?67%的受调查者选择“压抑”,居首位,远高于列第二、第三位的“功利”(36%)、“浮躁”(3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持续增强的今天,为何“骂声”泛滥,“压抑”等社会情绪不断蔓延,甚至出现只为情绪宣泄的“怨恨式批评”?

  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从正面说,能够骂这骂那,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民主取得了长足发展,每个人都有了表达的自由,这是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从消极方面来说,部分人动辄开骂,不分青红皂白地“怨恨式批评”,会导致负面“舆论场”不断扩散,怨气集结,恶化社会心态,影响社会和谐。

  不少受调查者表示,“压抑”心态反映了当前他们在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因为上升渠道受阻,个人才华抱负得不到实现,所以压抑;因为与别人相比较,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不平衡,所以压抑;因为担心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压抑……情绪压抑太久,怨恨自然会产生,而“骂”就是一种宣泄方式,虽然有时知道骂的不对,但看到其他人也在骂,就控制不住骂了出来。

  有受访专家指出,当前网络舆论与民间舆论相互感染,“骂”的正面效应正不断被消解,而负面效应却越来越凸显,值得高度重视与研究。具有忧患意识者特别指出,当前个别活跃于互联网、特别是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能言善辩,尤其擅长从具体的事件中总结出“制度的罪恶”或“政府的罪恶”,误导社会舆论,从而在互联网上推动了怨恨、以暴抗暴等情绪的传播。如何化解这类负面心态,成为新时期执政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