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专家称婚姻法新解释对妇女和儿童保护不足(2)

2011年08月29日 17:3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与国际接轨不能“邯郸学步”

  主持人:有专家说,中国现在修改后的《婚姻法》和国际一点不接轨。在日本,离婚妇女能得到百分之七十的财产,充分考虑妇女的权益。而我们主要考虑让男人离婚成本降低。您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周永琴:中国与国际接轨不能“削足适履”、“邯郸学步”。日本的确是全方位学习西方,与国际接轨的,但它骨子里头的很多东西还是来自中国和东方的。东方人都很重视家庭,很在意妇女儿童,所以日本法律才会充分考虑妇女的权益,能让日本离婚妇女获得百分之七十的财产。其实人类的美德理该如此,因为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就是在为人类自己留生路,说到底是为了繁衍、延续人类自身。

  法律不保护爱情 我们自己才是爱情的保护神

  主持人:家庭不光是物质财产,女方怀孕生孩子做家务照顾老人小孩,也是为家庭在付出、贡献,《婚姻法》新解释只保护了婚姻中的财产,而婚姻中的爱情,还有其他无形的东西,谁来保护?

  周永琴:家庭绝对不是由物质财产堆积而成的!我们绝不能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情!家庭成员间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同甘共苦,才是人生和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尊崇“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产、生活模式,所以及至今日,绝大多数已经走入职场的女性,依然承担着怀孕生子、养儿育女、照顾丈夫和老人等需要付出满腔心血和全部精力却毫无报酬的繁重家务劳动,其身心的无私付出和无比负累是无以言表的!女性的上述奉献如何计算报酬?这是一个我们长期在讨论,却始终没能得到解决的、事关社会公平的大问题。离婚时这笔账怎么才能算得清?!

  西方家庭很重视夫妻之间的关系,但连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没有孩子的家庭,不能算真正的家庭。”中国家庭更看重的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妻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只是夫妻,而同时是孩子的父母。父母不能只考虑自己个人的幸福,更要考虑整个家庭和子女一生的幸福。这才是一种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态度。这才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笔无形资产!

  今天的《婚姻法》不保护爱情。真的。但它作为一种法律和制度,是可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身认识的进步不断被修正的。这也是真的。只有我们自己才是爱情的保护神!因为中国古人说过:“天助自助者。”西方哲人也说过:“如果你不自救的话,上帝也救不了你。”只要我们都坚信:美好的婚姻,一定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真正的爱情,是不应该掺杂物质和欲望的占有的,因为真正的爱是无私的,是以互爱为前提和旨归的;人类的爱情和家庭,确实是人类个体赖以生存、相依为命的根据地!

  政府出台举措要注意“蝴蝶效应”

  主持人:南京等城市对婚前房产加上配偶名字征缴契税,这让很多夫妻很不淡定。您怎样看待部分城市的这个做法?

  周永琴:我也看到了网上有信息说相关部门在趁火打劫。从这件事,让我们看到社会也有一个“蝴蝶效应”——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凡是知道了的人大家都会感到很不安。所以,政府出台任何一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或者做出任何一种解释的时候,都要特别的严谨、慎重和妥帖。跟风涨价绝不是政府该干的事儿,哪个城市的政府都该“不差”这点儿“钱”。

  与此同时,老百姓也别听风就是雨,还是应该要沉着一点,“一慢,二看,三通过”,别去花冤枉钱。很多夫妻的“不淡定”,还是对自己的婚姻缺少自信。越是在这个时候,夫妻之间更应该有更多的良好沟通,甚至和一些朋友一起来讨论讨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咱们不是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公民社会吗?那就大家都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吧!法律也不是万能的。与商业文明相伴而生的法律,绝对是调整很多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必不可少的制度建设。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境界来说,最后还是人类每一个自我对自己思想、行为的自觉约束和规范。

  包括我们的媒体,不仅要采访专家学者,还应该采访普通人,特别是那些家庭关系处理得好的年轻夫妻、不同年龄段的夫妻,问问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怎么处理夫妻关系和家庭财产的。如果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婚姻充满自信,也会给大家一个积极、正面的信息。但现在很多负面信息的披露,让人们更多的是紧张和不知所措。其实,现在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缺少一种安全感,都在想如何保护自己个人的利益。而中国文化是一个同心圆的大圆满文化,最小的那个圆就是家庭,所以说我们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国家;鲁迅去世前两年写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家庭为中国之基本》,然后是家族,然后是家乡,然后是民族,最后56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大中华。现在我们都在讲地球村,因为全球化时代开始起步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