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中国多地“城管新政”遭遇暴力执法与抗法尴尬(3)

2011年09月27日 0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颠簸于“暴力”与“被暴力”之间的城管

  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不一样,究竟孰是孰非?又是何种原因导致各地的城管新政被暴力阻碍?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熊文钊认为,目前的舆论环境和公民素质导致了城管执法时屡屡发生“暴力抗法”的现象。

  “执法是要有严肃性的,市民应该遵守法律,但目前存在城管执法体制不被尊重的问题。”熊文钊说,“有些媒体将暴力城管的事情鼓噪得很混乱,给市民造成‘城管执法就不是执法’的感觉,认为城管执法就可以抵抗,甚至打人。目前不少市民文明素质很落后,与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能适应。这样,使得两方面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大家遵守法律的基础上的,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矩,而一直由少部分人来管理,永远都是有冲突的。”

  为何城管新政未能有效阻止暴力执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田思源认为,除了城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成为“权力垃圾桶”的窘境。

  由于城管综合执法的体制,现实中各部门往往将不愿承担、缺乏利益的职能划分给城管,规定的执法内容与现实中执法能力的不配套,导致城管体制在操作性上产生问题。

  “比如查黑车,原本都是由警察来管的,但现在北京和上海查处黑车都由城管负责。由于车辆、交通的管理都由公安掌握,在城管执法时就会遇到困难。首先,行政相对人不会听城管的,车一开就走了。这时,城管执法需要交警部门的配合,否则就会遇到困难。上海便出现了钓鱼执法的情况。”

  执法内容与能力的矛盾引发了社会上关于城管权力应该扩大还是缩小的讨论。“扩大的话,城管本身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再扩大就没有监督了。缩小的话,又回到以前的路子上,很多部门来执法也不现实。”田思源认为,现在需要给城管很好地执法、履行职务的权力,不能因为怕滥用权力而不赋予权力,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实习生 陈之琰 李博宇 刘智宇 本报记者 王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