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统计局央行官员泄密获刑 曝经济数据保密管理薄弱

2011年10月25日 09:4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在“重要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查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原干部伍超明,因泄露涉密经济数据分别获有期徒刑5年和6年。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介绍,孙振在担任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及局领导秘书期间,于2009年6月至今年1月,违反保密法规定,先后多次把国家统计局尚未对外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共计27项,泄露给证券行业从业人员付某、张某等人。经鉴定,这27项被泄露的统计数据中有14项为机密级国家秘密,13项为秘密级国家秘密。

  伍超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工作期间,于去年1月至6月,违反保密法规定,将尚未正式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25项,向证券行业从业人员魏某、刘某、伍某等15人故意泄露224次。经鉴定,上述被泄露的25项统计数据均为国家秘密级秘密。

  李忠诚介绍说,孙振、伍超明泄露的国家秘密包括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全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贷款增加、广义货币同比增长(M2)、狭义货币同比增长(M1)等九种。“这些经济数据泄露后,危害经济运行秩序,干扰市场公平竞争,危害政府的公信力,使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近日,西城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孙振、伍超明有期徒刑5年、6年,二人均没有上诉。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坦言,从这两起案件反映出,我国一些经济部门在重要的涉密经济数据保密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涉密经济数据的密级确定问题、涉密经济数据的知悉范围限定问题、涉密经济数据的解密时间控制问题,还有知悉涉密经济数据人员的审查教育问题等。

  杜永胜还分析,涉密数据泄密案件背后都有利益驱动:有的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买卖股票、谋取利益;还有的通过参加证券机构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讲座、恳谈会等,获取高额的讲课费用。

  据悉,相关部门已经在涉密经济数据保密管理方面做了认真改进,并组织了专项检查,对我国涉密经济数据产生、使用、保管的21个部门进行了专项的保密检查。杜永胜说,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一是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专门规定,突出对接触、知悉涉密经济数据人员的政治条件和资格审查;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查处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协调机制,严厉打击泄露经济数据的违法犯罪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新闻链接

  孙振,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2007年,通过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笔试、面试,被录取为公务员,其作为副局长秘书、秘书室副主任,可以接触到诸多敏感数据,比如国内生产总值、CPI等。

  伍超明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北京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后曾供职于央行金融研究所、央行研究局等部门。(记者 高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