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国企高管挪用公款70万 逃亡16年后投案自首(2)

2011年12月29日 09:39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海口隐姓埋名创业屡受打击

  李成曾担任过宁波某外贸公司的副总,该公司在海口有一个子公司,他因此对这里比较熟悉。

  他租了间民房,开始找工作,但因为他不能亮明身份,依然不顺利。

  偶然中,他在海口发现一个商机,就是倒卖电话卡。不过,这需要经常坐长途车,他实在受不了,更害怕被熟人碰上。于是,很快就没有做了。

  2000年年底,李成以3000元接手了一家小杂货店,开始长住下来。当时小店生意一时非常火爆。经营了一年多,他盈利10多万元。

  后来,他又以5万元接手了一家茶餐厅,准备大干一场,投入了10多万元搞装修、买设备,几乎搭进了之前的所有积蓄。

  结果餐厅开张不到两个月,就被强制拆迁了。他所有的投入血本无归,还欠了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我之前办手续时,咨询过相关部门,回答都说‘一般三年内不会拆’,我内心都在滴血,但想到自己是逃犯,不敢申诉,不敢要求补偿。”

  李成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靠小本生意卖甘蔗赚生活费,白天干活,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住烂尾楼,没电没水没窗没门,一到晚上,蚊虫、老鼠到处乱蹿,根本没法入睡。

  后来,他又和朋友合伙在夜市上练摊。3年后,他们略有盈利,就商量开始炒房。

  李成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用朋友的身份证,以首付2万元的形式,在海口购买了4套商品房。2年后房价涨了一倍多。

  但房子还没盖完,朋友就偷偷把房子卖了,溜之大吉。“我很想报案,却没有凭证,也害怕自投罗网,无奈只有自认倒霉。”李成再次受到打击。

  老母近在咫尺也不敢相认

  2009年,李成年迈的老母亲,曾带着病痛,奔波了千里迢迢赶到海口,登报、发小广告找他。

  当时,他就躲在街头一个隐蔽的角落里,看到了母亲在流泪,他心很痛,却不敢上前相认。

  母亲贴在街头的寻人公告,李成趁夜深人静时撕了下来,常常在深夜里一个人捧着,默默流泪。

  李成在悔过书里写道:尽管到海南后生活开始稳定,但这一路走过来的辛酸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我心灵所承受的压力与煎熬也是常人难以想像的。每当清查外来人口时,我总是提心吊胆;每当中秋春节合家团圆的时候,我只能对月抹着泪,那种千辛万苦的生活,那种心灵深处的孤独,谁知道?我常常想,何时是归时,何处是归途?

  自首

  今年9月,李成偶然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清网行动四部委通告”,他内心再度起了涟漪。

  “想到母亲说过‘今生的债、今生还’的话,我彻底坐不住了,该是鼓起勇气面对一切,赎罪的时候了。”

  他找出了前年母亲去找他时登报的联系电话,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后来我知道母亲为了等我电话,一直没有换号码。”电话里,李成才知道,在他逃亡期间,他妻子跟他离了婚,带走了女儿。

  通过亲属,李成知道海曙区检察院反贪局的检察官多次到他家,去做过规劝,希望他能抓住这次机会。

  “检察官的话感动了我家人,也感化了我,增强了我回来自首的决心和勇气。”11月底,他毅然踏上回家的列车,彻底结束了16年的逃亡生活。

  “投案自首后,我放下了巨大的思想包袱,虽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我感到心灵无比的自由!”(东南商报 记者 胡珊 通讯员 刘青松 李义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