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网络问政公开与卖萌共存 促成全民反腐萌芽(图)(2)

2011年12月30日 10:0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益与伪善

  尽管在专业性等方面颇受争议,但恰恰说明网络公益空间广阔

  微博与公益,像两颗不同轨道的小行星,在这一年碰在了一起。

  一年中,网友们自发形成的关爱老人、救助重症患者等公益活动,将此前主要由政府主导、依靠组织推动的公益举动带入寻常生活。平民公益的文化和理念雏形初现,并大有燎原之势。

  1月25日,著名学者于建嵘等发起者注册微博账号,发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号召,一场源于微博的民间打拐行动正式拉开帷幕。面对网民的打拐热情,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微博回应:“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都会部署核查。”最终,网友自发的行动汇流成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慈善基金等社会力量的大联合。《人民日报》以“微博打拐验证民众智慧理性”为题,对此次行动大加赞扬,称是“网络时代典型的公民行动”。

  3月,“免费午餐”计划也在微博上启动,倡议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每天在校吃到“一饭一菜一汤一蛋”。消息一出,应者云集,短短半年,惠及中西部地区77所小学的万余名农村孩子。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民间探索又一次引领了国家行动。

  尽管在专业性等方面颇受争议,但网络公益盛行恰恰说明了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广阔发展空间。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从立法、行政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网络募捐的规范,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与网络公益的勃勃生机相悖,传统公益组织与项目在“郭美美”们的冲击下,2011年形象大损,接受捐款大幅下降。而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一番“郭美美三天毁掉红会百年基业”的缺乏自省精神的言论,让民众对于慈善的信心降至冰点。

  对公益,这是火与冰的一年。

  新闻回放

  微博打拐

  著名学者于建嵘等发起者于1月底发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号召,一场源于微博的民间打拐行动拉开帷幕。2月9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关注人数突破10万。

  谣盐事件

  3月11日,日本突发9.0级大地震后,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一场民众大量抢购、囤积碘盐之风在大陆蔓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中盐总公司紧急发布通知并微博辟谣,回答网友关切的各种问题,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也都努力辟谣,谣言才日渐平息。

  清网行动

  5月26日,公安部启动清除网上在逃人员的“清网行动”。追逃期间,警方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各地警方的淘宝体、TVB体、凡客体、古诗词体等规劝在逃人员自首的“劝投”通告纷纷出炉。12月15日,为期7个月“清网行动”结束。

  PM2.5监测

  北京初冬的一场雾霾,让PM2.5一夜之间从专业术语变成了人尽皆知的热词。为了让人们更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北京、长沙等地的民间环保组织纷纷发起“我为祖国测空气”的活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街头亲自测空气。

  11月16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政务微博群

  11月17日,“北京微博发布厅”在新浪网上线运行,首批共有20个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加入。这是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记者 钟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