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缺地欠生计 香港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断层危机(图)

2011年02月14日 11:0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坑舞火龙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府建议将舞火龙、打小人、盆菜、舞龙、舞狮等63个香港传统项目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项目虽然很有保留价值,惟随着时代变迁,正面对香港寸金尺土觅地经营不易、年青一代参与意欲低、及维持不了生计等3大难题,出现传承危机。不单大坑舞火龙的参与男丁减少令人忧虑,醒狮团长也指年轻一辈虽有热情,但面对生计只能放弃梦想,连惊蛰打小人的“专业人士”,也因找不到合适场地经营而愈来愈少。

  这些深具本土风貌的传统项目,是港人历史及习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惟现在却“买少见少”,各个项目各有传承困难,如何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工艺的传承,确保不会失传,正是香港当前急务。

  舞火龙是香港独特风俗,其中铜锣湾大坑火龙有130年历史,相传于1880年本属客家村落的大坑发生瘟疫,村民用草扎成一条龙,在龙身上插满香支,在农历8月14至16日3个晚上舞动火龙绕村游行以消灾灭瘟,自此村民每年均舞火龙以祝愿平安,至于薄扶林村,舞火龙活动也有100年历史。不过,现时舞火龙却面临人才荒,因火龙插上长香后重达数十斤,需要近百名村民合力才能撑起,惟参与男丁却愈来愈少,情况令人忧虑。

  舞龙、舞狮有喜庆之意,每逢开业、新年等场合定必看到有关表演,虽然如此,业内传承也面临困难。姜伟忠金龙醒狮团总监姜伟忠表示,虽然农历年期间生意“做到无停手”,惟实际上全职的只有8人,其他抱有热情的年轻人,为维持生计各有其他工作,当大时大节需要大量舞狮人手,他们往往需要请假出席,惟打工仔请假不易,故有时候召集人手也面临困难,为照顾“手足”,他也兼营一间餐厅,招聘部分学员。

  惊蛰是打小人的日子,每逢这天晚上,路边就会出现一班“专业人士”拿着鞋子在路边拍打纸制人形公仔,口中念念有词的咒骂小人,这正是打小人的传统仪式。但现时只有湾仔鹅颈桥下仍能出现打小人专才聚集的热闹场面,其他地方的打小人行业已渐式微,原因是打小人时需生火燃点冥镪,故不能随处进行,在港难以觅地经营,而且每年除惊蛰外,其他时间生意不多,也吸引不到新人入行。

  香港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何耀生认为,认识香港传统风俗及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了解社会的演变,如盂兰节的布施,就让现代人认识到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他指出,现时各国政府已陆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他认为香港也可以考虑教育下一代认识这些文化瑰宝,把传统文化特色融入非正规的学习,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