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汪洋黄华华向广大港澳同胞致新春祝福

2011年02月14日 17:2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务实创新谋合作造福粤港澳人民

  汪洋黄华华向广大港澳同胞致新春祝福

  今明两日,广东省2011年港澳新春宴会分别在香港、澳门举行。籍此机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分别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暨粤港澳合作成果图片集》题写新春贺辞《共创粤港澳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和《携手描绘合作新篇章》,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广东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力促进粤港澳更加紧密合作的港澳各界人士,致以新春的祝福!

  汪洋表示,2010年是广东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开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三促进一保持”为重点,有效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隆重纪念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充分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过去五年,广东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探索科学发展新路,不但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而且在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进程中迈出了更加扎实的步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广东人民正团结一心、振奋精神,踏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征程。

  汪洋指出,广东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粤港澳的紧密合作和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三地充分发挥紧密相连的地缘、人缘优势,按照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全面加强和深化粤港澳合作,在有效地促进广东经济发展、带动辐射全国的同时,也为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粤港澳合作是“一国两制”方针下区域合作的重要探索,是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繁荣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汪洋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粤港澳合作。2008年年底国务院批准通过的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把粤港澳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是明确指出,要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也即将正式签署。目前,粤港澳合作的战略地位大幅提升,发展目标日益明确,合作意愿不断增强,互动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思路层层递进,合作内涵不断深化。

  汪洋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新时期粤港澳合作,关键是要坚持务实创新,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先行先试、创造性地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希望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根据珠三角《规划纲要》和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所确定的战略定位、合作原则、发展目标、合作内容和重点任务,按照平等协商、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本要求,发扬务实创新精神,积极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多更丰硕的成果,丰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造福粤港澳三地人民,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开创粤港澳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华华在致辞中表示,“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粤港澳三地成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合作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粤港澳三地坚定信心、携手合作,牢牢把握国家出台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共同编制实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实施CEPA和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全面深化经贸、投资、服务业、基础设施、口岸、文化、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合作。粤港澳合作的深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三地的繁荣发展。2010年,广东生产总值达454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折合约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列。香港和澳门经济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黄华华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关键五年,也是粤港澳合作在新的起点上加速融合发展、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五年。广东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拓展和深化各领域的更紧密合作,加强与港澳开放型经济体系对接,促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符信)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