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新港人居港易“水土不服” 港府拟进行支援服务

2011年03月03日 16:3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香港是个国际化都市。
    融入香港社会并不容易。图为2011年元旦人们在香港时代广场迎接新年。新华社供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香港民政事务局4月1日起对“新港人”实施支援服务 帮助他们融入香港社会生活

  随着香港与内地联系的日益紧密,内地人赴港定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香港回归后至今,有超过62万内地居民来港定居,尤其是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赴港定居、跨境生活的人数更为集中。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这些“新港人”来说,融入香港的社会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由于经济、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新来港定居人士往往要克服很多问题,才能适应在港的生活。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每年也会收到许多新移民未能适应香港生活的求助个案。

  记者昨日获悉,香港民政事务局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决定从下月起,将在民政事务总署成立一组专职人员,加强和整合对内地新来港定居和少数族裔人士的支援服务,包括“融入社区计划”、“大使计划”等,将安排与服务背景相似的“过来人”,与新来港人士以及准来港人士分享经验,帮助他们早日适应在香港的生活。

  文/记者阮晓光、龚夷菲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入境事务处数据表明,自从“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推出6年来,香港已引进近6000名投资者,投资总额高达420亿元港币,其中以股票及房地产占最多。

  赴港定居热潮持续不断

  记者了解到,虽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去年修改了投资定居政策,暂时将房地产从投资类别中剔除,并将投资额度增至港币1000万元,但投资移民香港的热度仍未降低。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申请投资移民香港数字就达3000多宗,正式批核人数创历年新高。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去年底发表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第三份报告,回归后有超过62万人从内地来港定居。港方预计,到2017年,来港移民将增至126万人。

  此外,近年来赴港产子的孕妇也呈几何形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至 2008 年间,内地赴港产子的人数由每年 620 名增加至 2.5 万名左右,居然翻了40倍。

  “新港人”在港生活问题多

  记者了解到,来港定居人士与香港本地居民一样,享用幼儿护理、经济援助等各项福利服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也提供诸如就业服务、职业训练、福利服务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以协助他们尽快融入本地社会。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香港生活的内地人会因为生活习惯、语言环境、亲情友情缺失等问题引发困惑,甚至导致心理问题。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表示,他们经常收到新移民未能适应香港生活的求助个案。

  去年,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四成内地来港定居者认为香港房屋太小,不习惯;逾三成定居者认为在港生活受歧视,逾三成定居者表示曾受到不同种类的歧视,如购物被“宰”或出外时受到冷言冷语等;此外,两成内地人定居者反映香港工作时间太长,薪金却低。

  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认为,许多问题都是由“盲目移民定居”造成的。他建议政府和内地部门多沟通,做好宣传功夫,让有意来港定居的人士了解香港的整体情况。

  此外,王国兴提出,新移民来港后,就自动失去原居地户籍,如果他们不适应香港的生活,返回原居地也成为难题。对于这一点,香港和内地都要加以研究关注,尽量放宽有关限制。

  个案分析

  远嫁香港 难以融入港人社交圈

  2007年因工作关系,四川女孩Tina在上海结识香港人kenny,相处一年后二人在香港结婚并定居。Tina暂时还未成为香港居民,按香港法律,她不可以在港工作,于是做起全职太太。在采访中,Tina告诉记者,在香港生活的3年里,由于没有外出工作,加上香港生活比较注重私隐,邻居几乎零交流,因此很难融入香港的社交圈。“每天除了和女儿面对面,就是等老公下班回家说说话,感觉很孤独。”

  记者分别采访了不少来自上海、武汉、四川等地的内地媳妇,这些内地媳妇由于生活或工作圈比较窄,因此难以融入香港本地的社交圈,生活寂寞、内心空虚是她们最主要的“烦恼”。

  赴港务工 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在湖北专业培训机构培训2年后,小丽被派遣到香港五星级酒店从事客房管理工作。“来香港1年多,我连维多利亚港、紫荆广场都没去过,每天都是酒店到宿舍两点一线。”小丽无奈地说:“从早8时到晚8时的工作时间,让我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遇到假期也只想在宿舍睡觉,去玩的力气都没有。”

  小丽表示,在港工作感到压力很大,“我现在想着姐妹们在老家的悠闲日子就羡慕,因此决定签约三年期满后,就离开香港。”

  赴港读书 毕业生就业不容易

  香港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对于在港读书的内地学生来说,毕业后找一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西安的阿信在香港大学读完金融硕士后,不愿回家找工作,但求职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都被婉言拒绝,拒绝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不是香港本地人,对香港了解不深。由于学生签证快到期,阿信只得到旺角一家电器铺做销售。

  阿信告诉记者,在港毕业的内地学生,近半为一年制的自费硕士生,虽然拥有高学历,但由于对本地文化生疏,缺乏本地工作经验,想要毕业后落脚香港,困难重重。

  内地移民 语言障碍是最大难题

  在内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陈女士感觉自己不属于这座城市,由于广东话说得不流利,即使来港1年多,有5年多工作经验,但仍难适应。陈太太说:“还是语言问题以及来自旁人的歧视。”

  来自南京的李太太,前年选择投资移民方式来香港,由于家境富裕,因此李太太在香港生活是衣食无忧,但是李太太也遇到语言问题。“香港这个城市主要是使用粤语,而我听起粤语来只是似懂非懂,讲就更加困难,出门在外,交流也较麻烦。”李太太表示。

  相关措施

  港府拟对“新港人”进行支援服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近日透露,从今年4月1日起,将在民政事务总署成立一组专职人员,他们将在民政事务局的领导下,加强和整合对内地新来港定居和少数族裔人士的支援服务。今年,这组专职人员将陆续推出三项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推行“融入社区计划”,与地区团体合作,举办更多切合内地新来港和少数族裔人士需要的活动,包括互助小组和社区教育等,协助他们早日融入香港社会;推行“大使”计划,安排与服务对象背景相似的“过来人”,主动接触服务对象;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为内地准来港人士举办活动,安排曾经的新来港人士与准来港人士分享经验,让他们在来港前对新环境有更多的了解。

  曾德成表示,将透过地区网络来推动有关工作,同时鼓励新来港定居人士及少数族裔人士积极与社区建立持续的互动关系,在社区里建立睦邻互助的气氛。

  民间协会帮助“新港人”融入香港生活

  在香港,有一批非政府组织帮助“新港人”适应香港的生活,“新家园协会”便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新家园协会”由香港商界牵头成立为新来港人士提供跨地域的一站式社会服务。

  记者获悉,新家园协会将计划在港岛、九龙、新界成立5个服务新移民的办事处,并将成立两个慈善基金。不仅为身陷困境的新来港人士或家庭提供临时性紧密救助,还将为品学兼优的新来港学童提供奖学金。作者: 阮晓光、龚夷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