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人对待内地客心态复杂 爱恨交织香港自由行

2011年04月18日 14:2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爱排队、大声讲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有港人认为,提振香港经济的同时,内地游客“带坏”香港人

  既心照不宣,便毋庸讳言:香港人对内地游客的心态有点复杂。

  从上世纪80年代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赴港开眼界的“阿灿”,变成如今在奢侈品商店“像买白菜一样买名牌包”的大陆游客,香港人面对这一支“提振香港经济”的生力军,喜爱有之,轻蔑有之,羡慕有之,鄙夷有之……日本地震后扎堆涌到香港抢进口奶粉的大军,更将港人对内地游客的这种复杂情结撩拨到了极致。有港媒报道,七成香港父母反映买奶粉难,其中内地客狂扫奶粉是主要原因。

  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的香港是国际知名的购物天堂,也是内地游客从地理上和心理上都最接近的出境游圣地。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有着更齐全的国际品牌,相对低廉的价格和更严格的质量保证。内地游客“用脚投票”,其行为本身无可指摘。矛盾为何产生?对此香港方面有反省:导游素质的提升,零负团费的管理,旅游购物点的质量保证等等,多项工作需要改进。

  香港反省了,那么我们呢?

  香港旅发局局长田北俊接受羊城晚报访问:

  希望开放更多“个人游”城市

  从“阿珍事件”到“奶粉事件”,内地与香港旅游购物引发的不愉快近来似乎格外集中。针对这一情况,香港旅发局局长田北俊日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会因为这些事件对游客赴港购物进行管制,相反,旅发局希望内地开放更多“个人游”城市,加强内地游客的增长势头。

  羊城晚报:内地“个人游”开放七年来,对香港经济、社会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田北俊:内地“个人游”于2003年7月份开始实行,至今为香港经济带来正面的影响。从历年来内地游客的数据显示,“个人游”实行后,2004年至2009年的访港旅客人数,每年均录得1成或以上的增长。当中,内地“个人游”访港旅客人数占整体内地旅客人数的比例亦按年增加,由2004年约35%上升到2010年约63%。而内地过夜旅客人均消费自2004年起按年上升,每年亦有约3%到6%的升幅。可见“个人游”是振兴本港旅游业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个人游”的趋势也慢慢改变了游客访港的模式,特别是华南地区的访港旅客。由于华南区与香港邻近,越来越多的华南游客即日往返来港消费。数据显示,入境不过夜内地旅客的人均消费高达约2300港元。

  羊城晚报:如何看待内地游客集中赴港购物现象?对此香港是否有充分准备?考虑到香港市场供应能力和内地游客迅速增长,会否考虑对内地游客赴港购物进行数量上的管理和限制?

  田北俊:资料显示,购物占内地过夜旅客的总消费约70%以上,这群高消费客户为业界带来多种商机。

  香港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令各国名牌不断进驻香港,促使香港成为国际知名的购物天堂。假如对游客赴港购物进行数量上的管理和限制,将会对旅游业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其实,有关产品的供应及需求,应以市场的反应而定,不应以限额制去操纵和管制。目前,某类产品的货源短缺,相信这种现象只属暂时性,供应商一般会因需求量去补充货源,保持市场供求关系平衡。

  羊城晚报:对中央政府和广东政府在自由行及相关配套政策上有何建议?

  田北俊:旅发局希望内地开放更多“个人游”城市,包括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内尚未开放的城市。我们期望将深圳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个人游来港的便利措施,扩展至其他广东城市,加强内地游客的增长势头。同时,旅发局会继续与各地方旅游局及业界紧密合作,推广优质及安心的香港购物旅程。

  奶粉疯狂

  抢购奶粉风潮也蔓延到其他日用消费品。买洗发水,买米甚至“打酱油”,除了价格上的因素外,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到香港去买奶粉,是时下“孩爸孩妈”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价钱相对便宜,奶粉安全更有保障,是大批内地父母赴港采购奶粉的直接原因。也是引发一系列港人对内地游客意见的“导火线”。

  奶粉采购大军在香港引起风波不断:3月9日上午8时许,5名顾客在香港湾仔一家店铺排队购买奶粉时发生了争执,最后酿成斗殴事件。

  香港消委会在刚出版的消费刊物《选择》中称,关于奶粉的投诉大幅增长。去年全年投诉仅71宗,今年前两个月就有51宗。在所有的投诉中,接近四成是缺货,有三成是加价或者价格过高。还有港媒报道,七成香港父母反映买奶粉难,其中内地水客狂扫奶粉是主要原因……

  除了赴香港亲自采购,香港奶粉更成为网购、代购的抢手货,给奶粉走私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3月9日,深圳海关宣布,在3月3日下午的一次查缉行动中,深圳海关在中英街捣毁两处“水客”走私窝点,其中一项主要的走私物品就是奶粉。

  随着内地物价的上涨和人民币对港币汇率的走低,抢购奶粉风潮也蔓延到其他日用消费品。买洗发水,买米甚至“打酱油”,除了价格上的因素外,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都是直接用在身上的东西,还是保险一点好。”有采购族这样告诉记者。

  文化差异

  香港网民抱怨,随着大批内地游客赴港,香港原本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排队、礼让、等红绿灯等都大不如前

  “奶粉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价格和质量的反省还只是一方面。更多消费和文化上的差异在“奶粉事件”的矛盾背后隐隐浮现。

  内地游客引发港人不满的一个原因是出游习惯。不爱排队、大声讲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有香港网民抱怨,随着大批内地游客赴港,香港原本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排队、礼让、等红绿灯等都大不如前。

  媒体人张先生认为,有的内地游客认为旅游是给香港经济做贡献,心态上自我膨胀,导致语言行为失当。但实际上,除了经济贡献以外,旅游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学习,游客应该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

  另外,一到香港就扑向购物点,忽视文化体验等旅游元素的赴港大军也给港人以“大陆客很物质”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引起香港人的反感。

  香港人对待内地客这种“爱恨交织”的心态由此不难理解:一方面,“购物天堂”需要外来的强劲购买力提振经济;另一方面,“购物”几乎成为了旅游的唯一目的,对当地文化、风情缺乏尊重和好奇的游客在哪里都不会受到感情上的亲近和认同。

  功过之辩

  香港最新失业率下降至3.8%,为2008年8月至10月以来的最低点。中国内地游客赴港旅游消费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香港“自由行”从2003年7月开放至今已近8年。根据香港旅发局提供的数据计算,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内地访港旅客总人数超过1.19亿人次;其中个人游访港人数超过6000万,过夜旅客人均消费也明显上升,从2003年人均消费5235元,上升至2010年约7400元。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最新失业率下降至3.8%,为2008年8月至10月以来的最低点。其中,中国内地游客赴港旅游消费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但与此同时,中国内地游客大量涌入香港也给香港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旅游行业自身“零团费”、“负团费”日益突出,社会秩序受到一定影响等。

  对于负面影响,香港媒体既有尖刻的批评,也有宽容的理解。香港文汇报时评称,由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成千上万来港的内地游客中,难免极少数游客有不文明的表现。但这极少数游客有如害群之马,严重损害了广大内地游客的形象。“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仍然需要加强落实。

  而香港旅发局局长田北俊日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香港仍然盼望内地尽早开放更多“自由行”城市,加强内地游客的增长势头。记者 许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