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胡定旭谈深港合作:构建港深都会 发挥示范效应

2011年11月08日 10: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5月《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正式对外公布。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大运会留下的一笔重要财富,当前,全市上下正全面落实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积极推进各项行动计划。本报今起推出“对话国际化”专栏,邀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和知名研究人员与本报记者对话,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并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从推进深港合作的角度,如何看待《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深圳在国际化方面如何构建深港都会、深港一体化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就此,记者近日专访了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

  《纲要》对加强深港合作提供很好指引

  深圳特区报:从加强深港合作的角度,您如何评价今年5月正式对外公布的《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

  胡定旭:我注意到,纲要中提及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第二阶段即2021至2050年,就是以纽约、伦敦等先进的国际化城市为目标。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深圳与香港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携手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群。这与香港智经研究中心提出的构建港深都会的概念是不谋而合的,纲要针对前海合作区、深港金融、创新、空港、基础设施和要素流动等多个领域,对两地如何加快一体化和共建港深大都市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措施,尤其是针对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操作性很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纲要对今后加强深港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操作指引。

  深圳国际化较香港具有后发优势

  深圳特区报:深圳毗邻香港这座国际大都会,但在国际化程度方面与香港还有一定距离,您认为深圳应当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缩短这种差距?

  胡定旭:香港凭借着“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地源优势,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在了深圳前面。

  然而,深圳的国际化却很有可能创造出后发优势,深圳可充分借助香港的服务业、法律法规及市场机制、营销经验及网络等,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走进来”的同时,亦带动企业“走出去”。

  深港的进一步融合、国际资源共享以及珠三角地区经济辐射效应,都将为深圳国际化注入新的活力。

  前海是深圳走向国际化的一大亮点

  深圳特区报: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在2007年曾经发布过一组有关《建构港深都会》的研究报告,港深都会在当时是如何定义的,如今这一概念是否得以贯彻?

  胡定旭:港深都会是以“一国两制”为前提,以跨境合作为基础,成为具有亚洲经济指挥和控制中心重要功能、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都会区,其特殊性在于城市合作、区域合作、跨境合作、不同制度之间合作等特征。

  自2007年发表《建构港深都会》研究报告至今,两地在各个层面的合作均取得实质的进展,如港深高铁、河套发展及西部通道等。前海发展项目,正是深圳走向国际化的一大亮点。在深圳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前海必须坚持深港合作、服务广东、面向全球的战略取向,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及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从而助推深圳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当然,建构港深都会是一个持续的进程,长远来说,两地需要建构更多合作平台,才能将这个概念推得更高更远。

  深圳特区报:深港两地专家与企业界人士曾预测:“港深都会”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顶级的国际都会,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胡定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中国都会圈中,大珠三角经济总量、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效率最高,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已经达到国际大都会的规模,产业结构也最具世界城市的特征。

  港深都会在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上的优势,产业结构与国际都会趋同的发展趋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强有力保障,使其具备了与三大国际都会并驾齐驱的发展潜力,并在中国的京津、上海、广佛等四大都会中实力领先,有潜力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的大都会。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港深在制度上的合作,将是加速粤港以至珠三角合作的重要起步点,在中国城市迈向国际化过程中亦起着重要的启动作用。

  链接

  胡定旭毕业于香港华仁书院,1976年加入伦敦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安永中国区首位华人主席,2004年至今担任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2005年出任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主席,2008年获颁金紫荆星章,2010年至今出任香港总商会主席,亦是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关注深港关系和港深合作问题,参与撰写2007年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建构港深都会》等研究报告。

  智经研究中心是香港民间政策研究机构及智库组织,于2005年12月成立,主要协助香港特区政府研究各项政治及经济政策。(记者 孙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