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绿色生命线"畅通 深圳为供港物资提供优质服务

2012年01月05日 13: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绿色生命线”畅通深圳为供港物资提供优质服务
    深圳海关工作人员在文锦渡口岸验放供港物资。每逢春节临近,深圳海关都采取多项措施力保节日供港鲜活产品快捷通关。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日早晨,文锦渡口岸一开闸,大量满载鲜活产品的货车,就开始把内地优质产品输往香港。深港山水相连,内地保障香港绝大部分的民生物资的日常供应,经由深圳口岸源源不断输往香港。

  深圳海关关长李书玉告诉记者,深圳海关承担着验放内地输入香港鲜活产品、水电、天然气等民生物资的重大任务。目前,海关不断创新服务,为供港民生物资提供了快捷便利通关,打造出一条供港民生物资“绿色通道”。据统计,2011年1-11月,深圳海关验放供港农副产品约82.4万吨,价值7.7亿美元;供港水7.3亿吨,价值3.9亿美元;供港电99.7亿度,价值6.0亿美元。

  打造供港鲜活的“绿色生命线”

  文锦渡口岸作为供港鲜活产品业务量最大的口岸,被称为供港鲜活的“绿色生命线”。每天,大量的新鲜蔬菜、活鱼、活畜,都沿着这条“绿色生命线”运往香港市场。

  “为确保供港鲜活商品能及时通关,海关提供了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的余廷乐告诉记者。作为目前最大的供港鲜活企业之一,该公司业务量占文锦渡海关验放该类商品的6成以上。

  为让香港市民吃上最新鲜的农产品,文锦渡海关设立了鲜活商品快捷通关窗口,安排“专人专岗”,对供港鲜活农产品的报关单一律优先审核。同时,文锦渡海关在出口查验场设置了专门查验台,为供港鲜活农产品提供优先查验、优先放行,确保供港鲜活商品快速通关。

  “信任管理”保供港水电快捷通关

  深圳湾口岸是全国首个实施“一地两检”通关模式的口岸。为解决港方执法区域的水电供应问题,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和深圳水务集团铺设了专门的电缆和供水管道。

  由于供港水电性质特殊,无法像普通货物一样实施查验,深圳湾海关对供给港方使用的水电实行“先放后报,集中报关”的“信任管理”通关模式。水电企业按港方实际用量,按月或按季度向海关集中申报,海关设置专门窗口为其优先办理。据统计,2011年1-11月,深圳湾海关共验放供港自来水404517千升,价值23.2万美元;供港电力1651.7万度,价值229.1万美元。

  同样,在深圳东部,沙头角海关为供港核电提供便利通关服务。据透露,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作为内地供港电力的重要成员,年发电量的75%都输出往香港。沙头角海关专门设立海关驻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组,实施工作日“即来即办”和“节假日预约”等措施,确保核电进出口物资,均可快捷办理通关、查验手续。据统计,2011年1-11月,沙头角海关共监管输送香港电力约99.5亿度,价值5.97亿美元。

  前海成香港麦当劳物流基地

  夏晖(HAVI)物流公司是麦当劳最重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目前正尝试将其物流配送业务逐步转移到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

  面对企业的需求,蛇口海关进行通关业务改革,为前海湾保税港区到深圳湾、皇岗等一线陆路口岸的货物,开通了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企业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办结报关手续后,海关通过GPS、电子关锁等科技手段实施途中监管,货物在抵达一线口岸时无需再办理转关申报等手续,可以直接刷卡过关,物流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现在,香港的麦当劳门店可以在夜晚下班前盘点库存,并直接向前海湾保税港区的物流基地下订单。第二天一早,夏晖物流就可以安排车辆和货物向海关报关,在第二天中午用餐高峰到来之前,各种食品就可以直接配送到香港麦当劳的各家门店。据海关统计,2011年1-11月,前海湾保税港区供应香港麦当劳的各类食品已达455批次,货物总计7880吨。

  港人赞誉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隶属于广东省粤海集团,是经过2000年改制后成立的一家中外合作企业。供港天然水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心指导落实的一项惠及香港市民的民心工程。多年来,深圳向香港供应的源水水质反馈良好,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赞美和好评,东深水被誉为“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

  深圳海关现场业务处考虑到每月对港供水数额较大,根据供水业务特点,采取每月集中申报方式,节约企业报关成本。同时,该处配置专人专岗负责供港天然水申报工作,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提醒,确保天然水供港业务畅顺有序。2011年1-11月,该公司供港天然水共计达72659.6万吨,价值3.9亿美元。(记者 吴德群 通讯员 曹菲 王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