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印度检讨对非外交 欲奋起直追赶上中国影响力

2011年01月20日 10:24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促使印度决定奋起直追

  本报驻印度记者/胡唯敏

  近日有媒体报道,印度正努力提升其在非洲的存在,以便赶上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一直以来,非洲在印度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印度政府曾经非常重视非洲,但近年来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地位下降。近来,一些印度人士看到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迅速增强,显得有些坐不住了。

  把非洲作为重要舞台

  最近,印度一些学者不断发表看法,认为中国将在21世纪与印度争夺在非洲的影响力。一部分印度学者认为,印度传统上在非洲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国,然而由于印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外交战略的重心转向美国和亚洲,非洲在其战略中地位下降,而中国却在这个时期加强了在非洲的影响。他们认为,印度应从历史机遇的角度出发,重新取得在非洲的地盘。尤其出于石油等自然资源的考虑,非洲将对印度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中国每年从非洲进口的石油总量为3700万吨,而印度为1800万吨。在世界主要能源产地都已被西方石油公司控制的情况下,只有非洲为印度石油公司提供了竞争的舞台。为了强化非洲战略,印度近年来加强了与塞舌尔、毛里求斯以及莫桑比克等印度洋沿岸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推出了军舰巡逻、联合军演等举措,同时印度也加强了在苏丹这样的产油国的投资。

  此外,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政策,一直希望担当发展中国家的旗手的角色,非洲是其争取支持并展示大国地位的重要舞台。

  印非峰会确定重点

  近年来,中国公司在非洲的影响力日渐活跃,相比之下,印度痛感本国企业在当地的无足轻重。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庞大建设项目相比,印度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另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而印度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来与中国竞争。

  此外,印度也在检讨多年来对非洲外交的短视行为。由于非洲贫穷落后的现实,印度外交多年来并没有对非洲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进入21世纪后突然发现中国在非洲的巨大影响力之后,才加快脚步急于赶上中国。例如,中国在西部、中部非洲有22个使馆,而印度在相同地区只有6个使馆;中国有多家大学和研究所专门研究非洲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而印度的研究机构却很少有专门的非洲研究课题;中国于2006年11月主办了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53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这一前所未有的外交动作大大刺激了印度,也使印度感受到了印度与中国在发展对非关系上的差距。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印度于2008年4月在新德里举办了首届印非峰会,与会者包括8位非洲首脑及14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团,会上确定了印度与非洲今后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重点。

  石油公司看准非洲

  目前,印度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资大部分集中在非洲。除油田外,印度还与非洲合作投资炼油厂、石化加工和输油管道等项目。此外,由于印度计划大幅提升本国的核电生产能力,因此印度对非洲铀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表示了浓厚兴趣。此外,印度还有意在农业、教育和小型工业等方面与非洲开展合作。

  由于印度在英语和教育方面的优势,印度多家大学和教育机构已在积极开展对非洲的教育援助,为非洲培训各行业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在印度所擅长的信息技术方面,印度公司正积极扩大在非洲的影响。最近,非洲数百万手机订阅用户的手机屏幕图标从科威特电信集团扎因的标志更改为印度最大移动运营商巴帝电信的标志,这是印度在非洲影响力提升的一个最新标志。

  相关链接:

  印度人把非洲当“后院”

  从印度的角度来说,非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印度与非洲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关系。印度次大陆上的居民自古以来就通过船只航行于从东非到阿拉伯地区的广大海域,目前在东非国家有大约280万印度裔居民,他们正是过去千百年来不断地从印度次大陆移居过去的。在殖民时代,一些印度人随着英国殖民者进入非洲,并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印度之所以重视非洲,不仅是由于这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同时也是由于印度与非洲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印度人在内心深处把非洲视为“后院”,同时从地缘及资源的角度来看,非洲对印度未来的崛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胡唯敏)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