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记者描述新西兰地震:一长串汽车在地震中上下跳动

2011年02月23日 03:1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长串汽车在地震中上下跳动”

  受困者废墟内发短信获救;政府呼吁人们少用手机,将信号留给求生者

  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后建筑坍塌。这是该城市半年来遭遇的第二次强震。

  22日,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搜寻被埋者。

  22日,视频截图显示,地震后,当地居民哭泣。

  22日,一辆汽车地震后被压扁。

  《新西兰先驱报》网站在地震发生9分钟后开始滚动报告震后情况:

  社交网站最快发消息

  13时,《新西兰先驱报》驻克赖斯特彻奇记者布克打电话给报社总部,声音颤抖着说,地震“比上次(去年9月4日)大”;13时03分,一名网友在社交网站 “脸谱”上传消息:“房子上下剧烈震动,持续10多秒”……13时48分,新西兰《国家商业评论》记者哈钦斯报告:“余震不断”……14时55分,《新西兰先驱报》记者布克看到一长串汽车在余震中“上下跳动”,司机们尖叫不已……14时58分,救援机构开始在哈格利公园搭建临时住所……15时01分,新西兰第三电视台报道,200人可能埋在派恩·古尔德·吉尼斯大楼废墟,现场传出尖叫声……

  地震发生前,埃默里在母亲塔尼娅陪同下,来到一幢7层大楼的第4层看病;塔尼娅提前离开,她刚走出大楼,地震来袭。塔尼娅告诉新西兰报联社记者,她震后一直守在大楼前,随后接到儿子的短信,“我原以为他会遭遇不测”。5小时后,埃默里获救。

  埃默里获救后回忆,自己当时受困楼内,无法逃离,不停敲击金属门求救,同时一直给母亲发短信。“对亲人的想念让我坚持下来,熬过这场磨难”。

  电视台整栋大楼倒塌

  地震发生时,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7层一间会议室正在开会。据当时在会议室内的工作人员拉姆比回忆,会议室内有大约10人,地震停止后,其中一人前去查看情况,发现整栋大楼已倒塌,他们所在的房间靠近地面,但没有出口可以逃离。大家随后大声呼救,吸引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注意。这名妇女喊来救援人员。

  地震过后,不少人互帮互救。法新社报道,一幢4层办公楼几近坍塌,一名女子站在楼前,仰望楼顶,向一名受困女同事大喊:“他们(救援人员)马上就上去接你,离楼边远点!”不一会儿,这名受困女子成功获救。

  地震致使不少电话线路中断,政府建议人们尽量减少使用手机寻找亲友,以避免与救援人员“抢信号”。一些人建立一家名为“克赖斯特彻奇2011年2月地震寻人”的网站。网民既可以在网站上查询亲友名字,也可以输入自己了解的人员信息,供他人查询。奥克兰大学学生联盟成员走上街头,呼吁奥克兰市民为震区捐款。

  澳大利亚紧急驰援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22日说,政府已经派出一支搜救小组,赶赴克赖斯特彻奇参与救援。她承诺,澳大利亚愿意满足新西兰提出的所有援助请求。

  (新华社专稿)

  - 探因

  强震半年内两袭同一城市

  去年9月曾创造7.1级地震无人亡奇迹,本次地震强度虽小但破坏力大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22日遭遇里氏6.3级地震,大量建筑物坍塌,多人丧生。去年9月,克赖斯特彻奇附近曾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所幸无人死亡。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

  按路透社的说法,就受损程度而言,新西兰22日遭遇自1931年以来最惨重一次地震。1931年,新西兰北岛城市内皮尔遭遇里氏7.8级地震,256人丧生。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致使人员死亡的部分原因是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西南方向10公里处,而去年9月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公里。墨尔本大学地震学家吉布森分析,另一“关键因素”是这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而去年地震的震源深度是33公里。经历去年9月那场地震及此后数百次余震后,克赖斯特彻奇不少建筑已不堪一击。

  “这次地震严重得多,也许强度并不大,但损失更多,大量人员受困,”一名消防部门发言人说。一名当地居民告诉新西兰电视台:“与这次地震相比,(9月的地震)算不了什么。”22日地震发生前,一些建筑仍在重建。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员戈夫说,一些建筑在去年那场地震中受损,经不起二次打击,更何况是这样的浅源地震。

  (新华社专稿)

  - 背景

  新西兰每年地震1.4万次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每年记录超过1.4万次地震,大约20次震级超过里氏5.0级。

  南美洲国家智利同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智利中南部比奥比奥近海2月11日发生里氏6.8级地震,与去年2月那场里氏8.8级强震震中相距不远。智利内政部次日发布声明说,地震没有致使人员伤亡。2010年2月27日,智利康塞普西翁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触发海啸,致死500多人,大批民房及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

  (新华社专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