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西方军事打击燃起利比亚新战火 国际社会震动(3)

2011年03月20日 22: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空袭“冲击波”持续蔓延

  巴黎峰会刚结束,法、美、英等西方国家就迫不及待地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一些国家对这种军事行动持谨慎态度或公开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0日表示,中方注意到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发展,对向利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中方一贯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主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在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在一份声明中说,俄罗斯对一些国家在利采取军事行动感到遗憾。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只是希望“夺取利比亚的石油”,“从不在乎利比亚人民的生死”。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她支持采取行动,但德国不会派兵参与。

  空袭行动犹如“重磅炸弹”,其“冲击波”在各大媒体中回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新闻电视台立即把焦点从日本核泄漏转向利比亚,进行不间断直播。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新闻高居世界很多报刊头版头条,各大主流新闻网站对行动进展进行滚动报道。

  一些西方媒体对空袭行动并未“一边倒”支持,对战争的担忧溢于言表。福克斯新闻电视台的评论员就担心美国会再次陷入一场战争泥潭。BBC网站通栏评论称这是一个“精心计算的赌博”。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目前这些军事行动能否最终让卡扎菲下台还没有定数。此外,利有可能因此陷入无政府状态中,没有一个主导的力量,这将为极端分子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该报还指出,对利动武还显露了西方的双重标准。

  而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评论则对美国态度进行了评点:空袭行动是奥巴马总统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曾经充满和平理想的美国总统最终有了自己的战争”,这让人“无法想象”其竞选时的种种反战表态。在美国,反战声音高涨,一些评论甚至提及朝鲜战争——一场让几代美国人心灵受伤的错误战争。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空袭是法国人打响了“第一枪”。为何8年前曾极力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此次居然积极“挑头”,力主对利采取军事行动?

  从地缘政治和石油、经济利益看,利比亚对法国意义十分重要。而法国也是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国家,推动反政府武装上台对法国有益。法国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基金会北非中东地区问题研究员米卡尔认为,“法国寻求表现出自己具有领导的能力”,近来法国外交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当外交部长朱佩还在布鲁塞尔谈判时,萨科齐就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

  有媒体认为,除了谋求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现实利益外,寻求2012年大选连任的萨科齐多少有些赌博——一旦在利冒险行动取得成果,萨科齐将顺势取得大选优势。不过,法国欧洲电视1台网站的网民投票显示,52%的网民担心军事介入行动会演变成危险的泥沼。

  就英国新政府而言,卡梅伦急于撇清此前工党政府领导下英国与利比亚的关系。释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这曾导致英、美之间产生嫌隙。但他同时也清楚认识到英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感。卡梅伦反复称此次军事行动“有联合国作后盾”,是“合法、必要、正确的”。另外,英国的参与将是有限度的,英国会量力而行。一旦此次军事干预行动失败,卡梅伦无疑将重蹈布莱尔的覆辙。

  战端已开,那么其规模会不会进一步扩大?会持续多长时间?

  第一波军事打击效果如何,美国五角大楼称尚有待进一步评估,但一位官员称考虑到巡航导弹的精确性,相信利防空部队损失惨重。美军参谋部主任戈特尼称将派遣“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飞临战场进行实地评估。他还向媒体透露,目前不是讨论下一步具体行动的时候,但军事行动很可能会继续。正在巴西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美国不会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然而,他也表示:“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新世纪以来,美国接连打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近10年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路透社播发的一篇文章认为,再次大规模卷入新的战争“不是华盛顿的选项”。文章分析认为,美国正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伊拉克局面无法收尾,另外还有西亚北非地区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因此,美国多少有些力不从心。美联社则认为,美国有意限制其介入利比亚的规模,第一步是集中力量“致残”或“打哑”利比亚的空防力量,然后让其欧洲和阿拉伯盟友在利比亚实施禁飞区。

  无论如何,军事行动不可避免地给利比亚民众带来伤害。BBC警告称,如何避免平民伤亡是西方各国应考虑的问题。

  20日,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在继续,军舰在集结,地中海上空战云密布……

  (综合新华社驻北非、欧洲、北美等地记者报道,执笔:吴黎明 齐紫剑 丁渊 李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