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印日联合军演各打各的算盘 战略协同牵制中国(2)

2011年10月21日 10: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四,通过双边联合军演,可以提升应对多方面威胁的能力。日本自身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其安全的脆弱性,不管是资源还是市场都严重依赖海外,海上航线几乎就是国内市场、国外资源和市场的命脉。日本苦于没有海外行动的自由权利,为了这条“海上命脉”的安全,对倚傍美国,日本乐此不疲。与印度联合,则可以分摊应对海上通道安全的风险,特别是印度洋上的航运通道安全风险。

  近年来,日本十分看重印度。新公布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提到三个日益崛起的国家,印度是其中之一。日本判定:其与中国关系紧张,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主权之争,只有和印度不存在安全问题。日本把印度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认为不仅应关注美国和东盟两个传统对象,还必须加强与印度和其他在海上安全方面与日本有着共同利益国家的合作。日本前领导人甚至把印度视为五大外交政策支柱之一。

  日本认为,“在安全与威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仅要在水际滩头应对各种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尽可能早的时期内,在外围努力预防和消除威胁。”为此,日本把“积极主动地改善国际安全环境”列为战略目标,同时将其定为自卫队的三大任务之一。日印即将举行的双边海上联合军演正是这一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的最好诠释。

  印度:战略上心猿意马

  就联合军演本身来说,印度近年来参加和举行的场次与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些联合军演既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还有从双边演变为多边的,比如印美“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其中,尤以海上联合军演最为瞩目,原因在于印度越来越重视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但是,同日本举行双边海上联合军演,的确令人感到意外。不过,从国际形势和印度的国家战略看,这种合作似乎合乎逻辑。

  首先,追求成为世界大国的战略需要。追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国是自尼赫鲁总理以来印度历届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国家战略目标。

  一般来说,成为世界大国有几个方面的硬性要求,即政治上应当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上必须有强大的核常兼备的威慑力量,经济上是世界经济大国。这几大指标目前印度一个也不具备,虽然有的显示出某种迹象,有的表现出一种强劲势头。但印度很自信,认为自己成为世界一流大国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前几年的“入常”行动受挫,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某种不尽如人意,目前只有在军事上还能够显示出某种自信,那就要强力体现。日本的军工科技世界一流,特别是其强大的“十九”舰队具备强有力的反潜、反舰功能,而这正是印度海军最薄弱的环节。印度欲称霸印度洋就必须提升这两种能力,从而提升综合作战和威慑能力,为早日成为军事大国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更快跻身世界一流大国创造一大条件。

  其次,牵制中国的需要。近几年,外媒不时鼓噪“中国威胁论”,加之中印间业已存在的边境领土归属问题,使得印度也对中国心存芥蒂。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杜撰的所谓“珍珠链战略”,也给印度制造出恐惧感。为此,印度也加大同区外国家的安全合作,引入一些所谓的安全合作机制或表现形式,旨在提升印度海军的战略能力,威慑中国海军。同时,印度也借日本和中国的矛盾,通过加强和日本的海上军事交流与合作,建立印日双边更高层次的合作范例,提升印度自己的战略地位,牵制中国的海上力量,从而减缓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压力,达到战略上“围魏救赵”的目的。

  第三,印度“东向战略”的需要。1991年,印度政府正式提出“东向战略”,通过重点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进而全方位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最初的范围主要以东南亚为重点,后发展到包括整个东亚、澳洲区域,涉及经济、安全及政治领域的合作。其中,日本已经成为印度“东向战略”的重要考虑对象,是印度“东向战略”的最重要潜力国。现阶段,“东向战略”已越来越重视安全领域的合作,印日海上联合军演,不仅可以提升双边安全关系,而且能够拓展合作领域,把“东向战略”推向军事领域的高层次合作。

  总之,印日即将举行的海上联合军演的确是两国军事合作史上的首次突破,双方都对此寄予不少冠冕堂皇的厚望,但真正的战略意图双方都心知肚明,双方公开宣称的军演目的无非是应对媒体的逻辑性托词,一个存有醉翁之意,一个有点心猿意马。

  (李德木 作者系战略学博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