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虚拟使馆"折射外交战新招数 实是柄双刃剑(2)

2011年12月16日 16:5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铁幕”VS“魔鬼的全新骗术”

  然而,在“虚拟大使馆”开张后仅一天,伊朗民众用境内IP地址使用互联网时,就发现这座“大使馆”变了模样。一条波斯语提示信息说:“依据网络犯罪相关法律,网站无法登录。”

  伊朗半官方性质的法尔斯新闻社发布消息,伊朗政府屏蔽了“虚拟大使馆”,这是“伊朗当局粉碎美国秘密阴谋的果断反应”。

  “美国这种‘虚拟大使馆’的尝试没法补偿他们犯下的那些错误,比如不断制裁伊朗民众,”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敏·梅赫曼帕拉斯特随后在正式官方回应中说。

  按照这名发言人的说法,伊朗民众过去30年间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取的消息是“要么是制裁,要么是支持(反伊朗政府的)恐怖组织,要么是强令伊朗政府停止研发新技术,剩下的就是散播针对伊朗无根据的指责”。

  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主席阿拉丁·布鲁杰迪则把“虚拟大使馆”称之为“魔鬼的全新骗术”,谴责美国试图愚弄伊朗民众。“魔鬼”是这名伊朗资深议员一直以来对美国不变的称呼。议员马图拉·法拉赫特皮谢则指认,美国“虚拟”一招意在“招募间谍”。

  伊朗政府的强硬反应,让前一天还吹嘘投入大量资金、不怕网络攻击的美国国务院陷入尴尬。

  美国长期指责伊朗干预互联网信息传播,通过网络过滤在伊朗民众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拉起一道“电子铁幕”。而这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克·托纳回应伊朗屏蔽行为称,希望伊朗在美国也设立同样的“虚拟大使馆”。而伊朗方面没有回应这一提议。

  有人猜测,美国“虚拟”招数可能引发伊朗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回忆。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国将新技术运用于老战略,创造“网络战”方式,配合传统的制裁、封锁政策,打压伊朗政府。

  “虚拟使馆”是柄双刃剑

  事实上,“虚拟大使馆”并非完全创新。马尔代夫、瑞典就曾在美国网络虚拟社区“第二人生”中设立“虚拟使馆”,宣传旅游资源、展示文化形象。归根结底,是一种公共外交行为。

  所谓公共外交,指的是国家政府旨在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增进了解、产生好感而推行的政策,主要方式是使外国受众参与其中,进行双向信息沟通。

  英国著名外交学者菲利普·泰勒教授2009年出版《公共外交手册》一书,批评美国外交实践,指出美国对恐怖主义的战略应对完全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公共外交的意识,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他指认美国外交战略“从不考虑施予国政府和民众的想法,事与愿违”。

  正如泰勒教授所说,公共外交是把“双刃剑”,一味灌输价值观,制造矛盾,并不能够实现外交目标。正如对伊朗外交政策所体现的,美国在公共外交中往往过于强调自身国家利益,试图颠覆一些国家的政府,煽动内部矛盾。

  2008年,时任助理国务卿詹姆斯·格拉斯曼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演说,号称通过“社交网络”引发全球对哥伦比亚议题的关注,进以打压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叛乱势力。他吹嘘说:“新技术让美国和其他自由国家相对恐怖分子拥有显著的优势。”

  看来,美国政府认为“和平也许就差一下网络点击”的想法过于乐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戚易斌】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