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从未离开亚太:“太平洋世纪”另一种解读

2011年12月31日 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亚太“协奏曲”——“太平洋世纪”的另一种解读

  中新社记者 肖欣

  2011年中东北非以万人抗议示威甚至战争的炮火、欧洲以万亿元债务吸引了全球目光,而亚太地区却“不动兵刃”、“不费毫厘”博得同样高关注度。

  美国“重返”的背后

  舆论热议,搅动亚太风云的,是所谓的美国“重返”。2011年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主动出招。巩固既有的“美菲”、“美日”、“美澳”同盟;密切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向东盟国家宣称其强大、可依赖的“共同责任”;历史性地走进变革中的缅甸……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1月在夏威夷发表“太平洋世纪论”,为这一切提供了“注解”:“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们普遍认同,美国确是亚太地区、尤其是南海地区2011年来“险象丛生”的幕后推手,但也同时指出,“重返”一词并不准确,美国“一直没有离开亚太”,即使它从未真正属于这里。

  早在2010岁末,奥巴马就向全世界宣告要做“美国第一个太平洋总统”。上任伊始,奥巴马就已做出了将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重心由欧亚大西洋东移至亚洲太平洋的战略性转移。

  “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结束作战任务”、“亚太地区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战略与经济重心”、“美国要在亚太发挥领导作用”是希拉里公开承认的投注亚太的原因。

  而担心在亚太地区系列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被“边缘化”、防备正在崛起的中国对其早已“习惯”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为国内经济不景气寻找出口、为2012年选战增添筹码、为军火商寻找新的市场……诸多“说不出口”的原因也让美国不得不“战略转移”。

  新规则时代 “威胁论”过时

  排兵布阵加鼓动舆论,希拉里把亚太作为美国展示“巧实力”的操练场。经济实力和领导力式微的日本、因核问题僵持不下的朝韩、期待大国崛起的印度、望借美国之力在亚太起“平衡作用”的某些东盟国家,为其“顺理成章”地介入亚太提供了客观机会。

  有分析指出,经济全球化之后,世界正在进入为全球确立新规则的“再全球化时代”,未来博弈的焦点就在于“规则制定权”。在APEC会议上极力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美国,显然深谙这一点。

  然而无论是东盟10+1、10+3,风头渐盛G8的G20峰会,还是首届拉美国家峰会,都透露出一个信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老牌强国领导力相对下降,“新规则”下的世界已经难退回到一家独大或两极争霸时代。与之相应,“威胁”、“对峙”、“围堵”等思维模式也已“过时”。

  2011年11月,同样在位于太平洋正中央的夏威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两人自奥巴马上任以来的第九次会晤。胡锦涛指出,“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发展活力、潜力最大的地区”,“欢迎美方在亚太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美方尊重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处理好彼此利益关切,共同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互信、合作。”

  “太平洋世纪”的另一种解读

  “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应如此解读:美国的21世纪在亚太,但21世纪的亚太不会是、也不应该是“美国的”。亚太利益理应取决于这个地区内的所有国家。

  当记者在广西边城小镇随处见到“坐拥中国东盟自贸区,面向19亿人大市场”的广告语,听小商铺的老板很自然地聊起河对岸的越南、海那边的马来、印尼;当雅加达当地民众的子女开始学习中文;当缅甸记者在北京一间普通的社区活动站里,向往自己退休后也过上安乐生活时……甚至不用再去搜罗经济数据,亚太地区迸发的活力和潜力、它带给人们的信心和期待,已经展现在眼前。

  沟通化解误解、竞争无损合作。亚太各国也正在寻找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解决各种问题的平台,协奏共赢乐章。(完)

分享按钮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