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2011各国军工盘点:印度国产武器价高质低(图)

2012年01月09日 11:0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冷静的装备焦虑的兵

  作为一支现代化陆军,2011年的美国陆军在预算削减的条件下,依然有着自己的发展惯性。美国陆军十分重视战场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升级了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陆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统以及联合作战指挥平台。

  以陆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统为例,它让连长和高级指挥官都能进入到国防情报信息结构,从而利用整个国家、联合、战术和联军层面的情报。

  联合作战指挥平台,则是联合作战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协同的基础,是下一代“21世纪”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的跟踪技术。它将是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旅及旅以下部队的主要指挥与控制系统。

  在具体的作战装备上,美军并没有在主战坦克上力求突破,而是主要将精力投入到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和OH-58F武装直升机的改进升级上。这表明,在经过FCS、科曼奇等项目失败后,美军已经开始冷静看待全新、跨代装备的研发,转而挖掘现有装备的潜力。

  美军在2011年公布了2012年的预算请求,从中也可以大致看出美军重视的方向。笔者大致计算了一下,美国陆军在单兵系统、C4ISR、地面装备、空中装备的经费比例约为1∶4∶2.5∶6。

  不过,美国陆军高官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普通士兵的认同。由前线士官拍板评出的2010年度美国陆军十大发明中,和纯步兵作战有关的有5项,和工兵扫雷和反路边炸弹的有3项。由此看来,无论是战场信息网络还是各种机械化装备,美国陆军士兵们信得过的,还都是手上的装备。更方便的器材、更强悍的火力,远远超出大型高技术复杂系统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

  其实美军的火力已经是全球之冠,美国士兵更关心如何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因此美军士兵作战有悍马和步兵战车,下车有各种防弹衣。但是美军依然感到不安全。2011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就为美军研发了IPS5100系统,可以实现360°局部情境意识,能够方便地集成到各种现有和新型军用车辆内。该公司宣称,该系统可以使士兵能够始终栖身于“装甲下方”,从而时刻受到保护。

  对再生能源的研究是美国陆军在2011年一个很具前瞻性的行动。毕竟再强大的装备,没有燃料也是废铁。2011年9月,美国陆军宣布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能源计划工作组,负责评估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查潜在的供应商以及开发新技术,以支持美国陆军日益增长的军事基地及任务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2011年10月,美国里卡多公司宣布完成了燃油效率地面演示车的制造,其目标是把步兵作战车辆的每加仑汽油可行里程提高75%。

  俄罗斯:伤不起的国防工业

  如果一支陆军长期不更新装备,战力缩水是板上钉钉的事。对于俄罗斯陆军来说,现在已经不是简单没钱买装备的问题,而是有了钱,也未必能够买到好用的装备。

  冷战结束到现在,俄罗斯的地面装备研制水平在世界上还是名列前茅的。但这种领先,还是基于前苏联遗留的庞大技术遗产。俄罗斯陆军现有的主战装备,和苏联时期几乎没多大的差别。

  2011年9月,俄罗斯国际武器装备展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下塔吉尔市开幕,世界各国近300家军工企业与机构参加此次展览。此次展会上,全新研制的武器系统很少见,多数都是以现有装备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武器系统。如T-90AM坦克、BMP-3M战车、Buk-M2E防空导弹等。难怪有人把这次展会称为“旧武器改装展”。普京总理在展会上特别观看了号称俄最先进的T-90AM坦克。其厂家宣称T-90AM坦克具有一定隐身能力,而且克服了容易爆炸起火的缺陷,性能远超德国的“豹”式坦克。

  这话听起来很牛,但更像是为了给自己打气。此前,俄陆军总司令以史无前例的猛烈态度批评了本国国防工业。他说,甚至俄罗斯企业生产的最新装备性能也落后于北约的同类系统,工业部门生产的武器,包括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和轻武器,参数不及北约的产品……最后,这位总司令干脆说:“我们用这些钱买德国‘豹’式坦克更省事。”

  对于俄罗斯陆军来说,如果机械化装备不好用、不耐用,那么装甲集团的大纵深突击能力将是空话,其纵深打击能力还不如更加便宜和简单的战术导弹。2011年俄国防部副部长德米特里·布尔加科夫大将就向媒体宣称,俄罗斯陆军将购买120套“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

  2011年在列宁格勒州靶场开始进行的战术演习,俄罗斯陆军战术导弹部队就将向预定目标区域发射多枚“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其发射的壮观场面通过照片在网络上引起了震动。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2011年宣布竞逐总统之际,表示俄罗斯必须在5至10年内,完成海陆军升级改造。这个目标不能不说有些艰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金志】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