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国际忽悠需要审慎报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有多少国际忽悠需要审慎报道

2010年06月30日 0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家国内权威媒体的报道说,根据全球知名研究咨询公司调查结果,2009年中国民众受到尊重对待的比例为91%,比2008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这一调查认为,“在中国,性别、年龄以及城乡差异,并未导致公众的受尊重感有明显差别。”在蚁族、蜗居、农民工、高房价等关键词流行的当下,这一说法显然很难获得网络舆论,尤其是年轻网民的认同。不久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报告”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对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有更高期待”。

  同时,这家咨询机构得出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民众受尊重比例为89%,日本及韩国民众受尊重比例为62%和69%。对此,一些网站调查显示,国内公众对这一新闻的反应,认为“搞笑”的,远远高于“高兴”、“感动”和“新奇”。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不是愚人节新闻?”

  细看这一国外机构的“民生调查”,包括总体生活、生活改善、生活状况和公共政策等重要内容。由于媒体报道没有披露更详尽的信息,对这一调查的样本范围、数据分析、调查过程和研究结论是否严谨、科学,能否经得起推敲,还是一个未知数。由于报道没有引述其他消息来源和第三方评价,对消息的可靠程度也无法进一步作出判断。面对这一新闻,很多人会本能地产生这样的质疑:这是不是有人开的一个“国际玩笑”,或者,干脆就是一种不了解中国现实的“国际大忽悠”呢?

  一般来说,国外的研究结论是“他山之石”,符合实际情况的,加以吸收、消化,转化成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选择和思想镜鉴;不符合实际情况,姑且一笑了之,倒也无妨。但是,越来越多这样的“进口新闻”和转述消息,不时刺激社会的情绪,引起舆论的怀疑和批评,就不能不审慎对待了。有人把报道这类消息的人称为“妓者”,或者干脆怒斥为“假新闻”,而认真分析这些新闻报道,可以看到,一些媒体报道类似情况时存在着共性问题。那就是,针对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国外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研究、咨询、调查机构,时常会得出各式各样的结论。有时,不同机构的研究结果截然相反,说法相互对立和矛盾。面对“一家之言”,是毫无保留、热情洋溢地加以引述报道,还是引用不同说法、详尽地交代背景,进行审慎报道,确实成为考验媒体新闻操作和职业标准的试金石。

  国内媒体与国内公众处在同一社会情境下,对于社会冷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浅滩暗礁和潜在风险,应该有更敏锐、更自觉的感知。因此,面对国外一些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说法,和听上去就不太靠谱的捧杀、棒杀,应该进行甄别、区分,谨慎地对待相关信息,尽可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可靠数据进行报道。

  其次,对待信息来源单一的说法、结论,要尽可能引述不同消息来源进行印证、解释,以全面、公正、理性的新闻报道影响社会,而不是靠片面、极端的说法刺激社会,误导公众。对于一些国外咨询机构发布的信息,即使报道,也要对相关机构的背景、声誉和可靠程度进行验证,如有必要,可以指明相关信息并没有获得国内可靠信息来源的支持,让公众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判断,而不是充当相关咨询机构的公关传声筒和声音放大器。

  从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称赞和夸奖声不绝于耳。在此情况下,是沉浸于鲜花赞美沾沾自喜,还是继续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考验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水准和社会责任心。只有强调理性、负责精神,坚持多方信源、平衡报道的原则,才可能避免更多的“国际忽悠”刺激公众。刘畅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